欢迎您访问深圳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深圳自考网LOGO

服务热线:177-2280-6683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十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9:17阅读数:

  建安散文

  汉末政局的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割据,使汉代一统天下的经学束缚被彻底打破。思想解放,多元并存的宽松局面使士人思想更加自由多彩。各行其是,择主而栖又使士人敢于放言无忌,直抒胸臆。此时文章风气亦为之一变。其一,在内容上不再是重复和敷衍经义,而是注重抒发情怀,言之有物。曹操的痛悼郭嘉(《与荀彧书追伤郭嘉》),曹丕的追忆旧游(《与吴质书》),曹植豪情万丈的上表自荐(《求自试表》),孔融气采飞扬的推毂友人(《荐弥衡表》),都是真情流露,袒布胸怀,衷于内心,而发于文章。其二,在形式上摆脱了经生式的引经说教、枯燥拘束,变为注重文采、渐求骈俪。这尤其体现在曹丕、曹植兄弟的文章中。曹植曾说:“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泛乎洋洋,光乎皜皜,与雅颂争流可也。”(《前录自序》)说明他十分注意文章的辞采。而曹丕的文章则排偶联翩,隽语迭出: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轮舆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与吴质书》)

  骈俪颇工,已启南朝骈文之端;文采斐然,是应用文字艺术化的先声。可以看出,文章自建安起,已经沿着重艺术特质的方向开始前进了。其三,在风格上,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曹操清峻通脱,曹丕隽丽流畅,曹植气盛辞华,孔融恢谐高妙,陈琳章表殊健,阮璃书记翩翩,应砀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都各有千秋、毫不雷同。当然,这与建安士人心态关系密切。时局给士人带来建功立业的机会,士人们又自视颇高,自信颇强,家家自谓握灵蛇之珠,咸以自骋骐騄于千里,造成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局面。其中尤有特色者为曹操。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有“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他还“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意,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使产生多量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操主要的文章都是政治性应用性很强的令、表之类,但写起来却都能破除公文的虚语与旧格,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他的代表作为《让县自明本志令》,其自负与真率脱口而出: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分析天下大事如在指掌,洞悉政局切中肯綮。说明自己不肯放弃兵权时毫不含糊嘴软,既显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胸襟和睿智,也透露出一个权臣和奸雄的无所顾忌和霸气,充分体现了清峻通脱的风格特点。而其清峻简洁平易之特点,则为曹操所独有。

  曹丕曹植兄弟之文,注意辞采骈偶,则又领建安文坛另一风气。如曹丕《与繁钦书》中写歌女之状,极丽句佳藻之能:

  素颜玄发,皓齿丹唇。详而问之,云善歌舞。于是振袂徐进,扬蛾微眺,芳声清激,逸足横集。众倡腾游,群宾失席。然后修容饰妆,改曲变席。激清角,扬白雪,接孤声,赴危节。于是商风条振,春鹰度吟,飞雾成霜。斯可谓声协钟石,气应风律,网罗韶濩,囊括郑卫者也。

  曹植的《求自试表》,气势宏盛,但亦文辞瑰丽: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节,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分身蜀境,悬首吴阙,犹生之年也。

  此种文风,领率文坛,使魏晋文章沿着重辞采的方向发展。


  建安辞赋

  西汉以润色鸿业,托意讽谏为目的大赋,随着汉王朝的衰退一同趋于式微。东汉中后叶以还,宦官、外戚轮流专权,政治黑暗混乱,抒情小赋兴盛起来。张衡、蔡邕、赵壹等人的作品就是代表。他们在赋中或欣然归隐(张衡《归田赋》),或愤世嫉俗(赵壹《刺世嫉邪赋》),或慨叹纪行(蔡邕《述行赋》),均体制短小,抒愤寄情,开辟了汉赋的新天地。

  建安赋作家面对汉末动乱,耳闻目睹两京残破,天下板荡的时局,亲身体验战争乱离、戎马倥偬的艰苦,加之主观思想中的经学桎梏已彻底打破,客观形势上又有建功立业的机遇,而且还有当权执政者的提倡鼓励,“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于是他们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在赋的创作上驰骋才华,形成建安赋作情文并茂的特点。

  纵观建安辞赋创作,以下几个特点最为突出。

  首先,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积极创作,互相切磋,写出了大量赋作,而且进行理论探讨。建安时期赋作今传l8家,作品l84篇,又主要集中在三曹、七子等邺下文人集团中。而且他们经常共同创作同一题材或同一题目的作品。同时,他们还自觉地对赋作进行批评,如曹丕说“诗赋欲丽”,这些无疑会推动赋作的发展。

  其次,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大自然的寒暑阴晴(《大暑赋》、《秋思赋》、《愁霖赋》、《喜霁赋》)、飞禽走兽(《孔雀赋》、《白鹤赋》、《愍骥赋》、《神龟赋》)、瓜果树木(《瓜赋》、《桔赋》、《柳赋》、《槐赋》、《桑赋》)、沧海长河(《沧海赋》、《灵河赋》),社会中的悲欢离合(《哀别赋》、《感婚赋》、《离思赋》、《慰情赋》)、穷通行藏(《悲命赋》、《遂志赋》、《厉志赋》、《玄畅赋》)、怜寡伤夭(《寡妇赋》、《伤夭赋》)、怀亲念友(《怀亲赋》、《念友赋》)、征战行役(《出征赋》、《述行赋》),以至登临游猎、弹棋投壶皆可入赋(《登台赋》、《校猎赋》、《弹棋赋》、《投壶赋》),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再次,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与两汉大赋的义归讽谏不同,建安作家用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细腻感受,抒写自己的浓烈情感。他们写赋,不是为了美刺,也不是向君主劝诫,而是真实深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曹丕的《悼夭赋·序》说:“族弟文仲,亡时年十一。母氏伤其夭逝,追悼无已。予以宗族之爱,乃作斯赋。”赋云:“气纡结以填胸,不知涕之纵横。时徘徊于旧处,睹灵衣之在床。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愁端坐而无聊,心戚戚而不宁。步广厦而踟蹰,览萱草于中庭。悲风萧其夜起,秋气惨以厉情。仰瞻天而太息,闻别鸟之悲鸣。”这完全不是经生式的“兄宽弟忍,父慈子孝”的说教,而纯然是寒秋深夜睹物伤情,怀念幼弟而潸然泪下的一片真情。

  建安赋作在艺术形式方面也有新的进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赋体的特点是讲求辞藻和形式工齐之美。汉大赋作者中,虽已有不少俳偶之句,却没有像魏晋六朝这样自觉追求和刻意锤炼。到了建安,尤其是后期之作,对偶工整和辞藻美丽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辞藻流利妍美,对仗工巧整齐,而且注意到韵律和谐,开启六朝美赋创作之风气。


  《登楼赋》与《洛神赋》

  建安赋作家中,以王粲、曹植成就最高。“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暇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文心雕龙·才略》)“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曹丕《与吴质书》)他最著名的赋作《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该赋是王粲流寓荆州之作。他于乱离之时,去国离乡,到荆州后又不被刘表重用,一腔失志不平之感,因登楼临睨满目疮痍而迸发,遂将满腹激情流之于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览兹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酬。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囚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自日忽其西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办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此赋不但抒情浓切,而且在结构上也十分细密。首叙登楼所见,次抒怀乡之情,末申身世之惧,层次分明,气氛刻画生动。所以被评为“仲宣靡密,发篇必遒”(《文心雕龙·诠赋》),“摹写长途景况,令人肌骨寒冽”(宋长白《柳序诗话》卷七)。

  曹植的赋作则另有自己的特色。正如他的诗一样,他的赋作也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卷上),如《洛神赋》。

  《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泠而又臻于极致。它的意义,在于说明文学自觉到自己的特质之后,有如何巨大之表现力;在于标志着文辞之美,可以表现内心细腻情思至何种程度!其始写道路艰辛之后,憩息于泽畔芳草,而用“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写尽少年公子之一种潇洒风神,既描摹神态,又点染出气质情思。之后寥寥数语,似未见着墨痕迹,便已轻轻转入幻境,于是极写幻境中神女之美丽。虽设譬摹神,词语用极璀璨美艳,而在在皆抒发一己惊喜无可如何之爱慕情怀。洛神之美,乃此惊喜无可如何之爱慕者眼中之美,处处写彼之绰约丰姿,而实处处写己之惊喜爱恋情思。其写洛神感恋慕之情,报之以脉脉情思,是“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之来翔”。一种似有而无,若即若离的迷离惝恍的境界,真是写得如诗如画,而写此如诗如画之梦幻境界,亦仍然在于把自己内心一缕惊喜眷恋之热烈情思点染出来。这篇赋里所创造的许多美丽的意象,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繇兮若流风之回雪”,“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等等,深远地影响了后代文学的意象创造。在它们后面,形成了一些意象的历史系列。


  南北朝时期文坛上的重要现象就是骈文的出现和流行。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如果一篇文章四点具备,就是成熟的骈文了。从文字上看,汉语的单字单音宜于从声形方面形成均衡相侔。汉语词性灵活,亦容易配成对偶。至于对偶为何在南朝特兴,盖因对偶本为回环之美,不似散体单行有直贯之势,而南朝士人以柔靡为尚,故以风行,“俪采百字之偶,价争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遂成风尚。

  再看用典。用典亦称用事、隶事。其本来作用是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后来又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即以一句古事古辞,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但南朝骈文作者以用事繁密为尚,则有矜博耀学、显示才华的心理。如著名的梁武帝与沈约、刘峻数典争胜的故事。此时大编类书,亦由此种心理驱使,而又推波助澜。

  关于声律,是指骈文每联上下两句在声调上要相对,而不能相同。这当然首先基于汉语有四声之分。从陆机、范晔以来,已都体会到声有高下低昂之分。所以齐梁声律说未开之前,行文亦多有声调相对者。齐梁四声说发明以后,平仄之分在理论上也尚未总结出来,但他们还是自发地以平声对上去入三声,只能说是一种实践中的体会,感觉到平仄相对会使文章有抑扬顿挫的声调之美。骈文不要求两句之间每字声调都平仄相对,只要求重音部分(如尾字、第二、第四字等)声调相对。虚字可以不对。

  最后是辞藻。藻绘之美自建安就已开其端,西晋以来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又推进了一大步。

  刘宋时期可视为南朝骈文形成期。此时骈文四特征都已具备。对偶,俪采百字之偶;用事,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辞藻,铺锦列绣,错彩镂金;声律,别宫商,识清浊。此期骈文优秀作者为颜延之、鲍照和范晔。颜之骈文有《陶征士诔》,范晔《后汉书》的论赞全是骈文。最著名的是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其中写庐山: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湖,峰与辰汉相连。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西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把庐山绝壁临江、云霞变幻的情势写得尽态极妍,美不胜收。

  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此时声律说已发明,骈文更是进入了骈偶精工、用事绵密、声律严整、辞藻丽靡的阶段。自沈约、谢朓、王融、任昉、江淹以及萧衍父子们,几乎所有文人都能写骈文。其中名篇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均为骈文写景佳作。这一时期即使理论著作文章,也多以骈文写成。刘峻的《辩命论》、《广绝交论》,典实充沛,辞语精工。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更是骈文空前绝后的杰作。此期还有梁代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义正词达,情文并茂。此文先责以大义,又晓以至理,又动以真情,以美丽的文辞描写故国如画的春天,娓娓道来,纸短情长,确能打动人心,终使陈伯之率八千叛军俯首归降。

  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此时属对更工,几乎全篇骈偶,而后代骈文流行的四、六字隔句对也大幅度增加。用事不仅绵密,且更妥帖自然。声律上不仅平仄相对,而且上下联相粘,多能做到全篇平仄谐调。辞藻上更是“丽藻星铺,雕文锦缛”(李那《答徐陵书》),美不胜收。尤其庾信入北后的《哀江南赋序》,不但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南朝骈文的巅峰,而且其故国乡关之思、身世之悲与兴亡之感都动人心魄: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壁睨柱,受连城

  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河西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语调悲凉激楚,活用甚至反用典故贴切入微,措辞字字凄怆,读之沉郁顿挫,确是达到了如

  杜甫所说“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的程度。

  南朝是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其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协藻饰华丽。对偶精工除了指赋中几乎全为对句,还指对偶的方式更加多样。《文心雕龙·丽辞》中就总结有言对、事对、反对、正对四类,实际还可细分为多种,如当句对,隔句对,双声对、叠韵对等等。典事博赡是指用典绵密,连篇累牍,如鲍照《舞鹤赋》云:“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除首句外,连用燕姬、巴童、邯郸倡、阳阿曲、卫懿公、吴阖闾六个典故,以衬托鹤舞之美。

  声韵和谐是指南朝骈赋不但注意押韵,到了梁陈时期还注意到了平仄相对,并基本做到除虚字、双音词中的首字可以不对外,其他音节都平仄互异,具有抑扬有致的音韵美效果。藻饰华丽是指注意字句雕炼,词语尖新,绮丽华美,绚烂多彩,如梁元帝《采莲赋》云:“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移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南朝骈赋在内容上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由于帝王士族文人的作者居多,加之他们的偏安心态和悠闲生活,因此造成此期骈赋内容比较狭窄,或为应命奉诏之作,或描写宫阃深闺物事,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取材纤细柔弱,形象绮丽艳冶,格调细巧尖新。但是,南朝也出现了少数感情深厚、气势流畅而又精工奇隽之作,成为千古流传的佳构,尤以鲍照《芜城赋》和江淹《恨赋》、《别赋》为翘楚。

  鲍照《芜城赋》写广陵城的盛衰兴废之变:元嘉末年之前的广陵,一派繁华;两次兵燹屠城后的广陵,满目荒凉。面对如此昔盛今衰的巨变,作者发出了人世沧桑、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天道无常,吞恨者多!”全篇对比强烈,震撼人心;铺张扬厉,极力渲染;对仗工整,抑扬铿锵;辞藻绚烂,撩乱耳目:被评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南齐书·文学传论》),毫不为过。

  江淹的《恨赋》与《别赋》,典型地表现出南朝骈赋的美文风采。前者写人世种种遗恨,后者写人生样样离别,都写得声情并茂。全篇以四六对句为主,骈对精整而又不失活泼流动,辞采绚丽而又情感深挚,用典精当而不冷僻,声韵严整而又和谐,如“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恨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别赋》)都是精雕细琢的千古名句。

  南朝骈赋的精致化特点,直接为唐代律赋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唐代“限韵”、“限字”、“限句”的工整律赋,就是有渐而然的了。


  郦道元及其《水经注》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据《北史·郦道元传》载,其初袭父爵为永宁侯,再为御史中尉李彪汲引,任治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弹劾,郦道元以属官受牵连而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任职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惧,奸盗逃于他境。永平中,为鲁阳太守,上表立校劝学。魏宣武帝元洛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北史·郦道元传》)郦道元在郡任期间。山蛮慑于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以东荆州刺史,如在冀州,威猛为政。后为河南尹。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奉命持节兼黄门侍郎赴北边筹处六镇改州之事。孝昌元年(525),奉诏节度诸军追讨反魏自立于彭州的叛将元法僧。孝昌二年(526),为御史中尉,杀汝南王元悦亲信,并上疏参劾元悦而结怨。三年(527),雍州刺史萧宝夤于关中谋反,元悦借故举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巡视雍州,在阴盘驿亭被萧宝夤杀害。郦道元好学,历阅奇书,遍历北方,观察地理水道。撰写《水经注》40卷,《本志》l3篇,又为《七聘》及诸文。

  《水经》是一部记述水道的古书,据清人纪昀的考证,为三国时人作。郦道元《水经注》为《水经》注释,而成为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著作。《水经》原载237条江河等经流,郦道元补充发挥,详注记述l252条支流,比原书多出20倍,成为另外一部专著,全书约30万字。原有的40卷注文至北宋初已有缺佚。

  郦道元《水经注》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光间。它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著作,书中根据水道流程记述了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一部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他博采汉魏至北朝许多山川风土和历史掌故文献,再运用自己随北魏帝巡幸长城、阴山的见闻,和为任冀州、鲁阳、颍川、东荆州等地太守及刺史时期对地理山川的访搜调查资料,熔铸成极具地理、历史、考古、水利等多学科兼而有之的重要文献。清代陈运溶《荆州记序》赞之曰:“郦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郦道元《水经注》利用前人成果,融会贯通,而成为集大成之作,而且在山水散文方面有开创之功。

  《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所描写的河流沿途的山形地貌、州郡城郭的沿革、方物特产的奇异,都千姿百态,独具特色。其中有不少是传诵不朽的鉴赏佳篇,如脍炙人口的《江水注》中描写巫峡一段便是古今赏赞不衰的名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濑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对巫峡的描写,境界优美,凄清幽深,神秘奇异,是甚为动人的传神之作。其中虽部分采用了刘宋时盛弘之《荆州记》的资料,然有所创新加工及润色,另出境界,而如出己手。又如《河水注》中描写三门峡景象: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群山叠秀,重岭干霄。郑玄案:“《地说》:河水东流,贯砥柱,触阏流。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余案:郑玄所说非是,西河当无山以拟之。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漱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描写三门峡地理风光,砥柱位置,引用古书,作细致考证,不盲从前人之说,以自己的考察实证阐发独到见解。而对两岸实景的描绘颇生动精彩,如一幅险峻的山水风景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既欣赏到三门峡地理特有的奇险、惊骇独特风光,而且有历史的厚重感。

  《水经注》的名篇另如《孟门山》、《沮水》、《济水》、《巨洋水》、《江水》等,也都是传诵的精彩之文。郦道元描绘山水真实逼真,刻画入微,客观描景,间有抒情,如《江水注》引用《宜都记》后写道:“目所亲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此即客观绘景所引起的主观感慨,将写景抒情融合于篇中。此外,他还将评议、考证等夹于描写叙述之中,使《水经注》既具山水散文特点,又具考证严谨风格。将学和识运用于山水描写中,这是郦道元在散文上开拓的新领域,对后代散文创作仍具影响。

  《水经注》对巫峡的描写影响了杜甫的诗歌创作,如杜甫“听猿实下三声泪”(《秋兴八首》之二)即有本于此。李白诗“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亦本于郦道元《江水注》中文字。柳宗元著名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亦出自《水经注》中《洧水注》“平潭清洁澄深,储视游鱼,类若乘空矣,所谓渊无潜鳞也”的描写。于此可见郦道元在山水风景描写艺术手法上对后世的影响之一斑。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历史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十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sz.com/zl_lsl/9800.html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深圳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