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学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0-12-17 15:49:18阅读数:
第六章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
第一节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有广义:既有生产力又有生产关系和狭义之分:指生产力或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系统
1、生产力系统及其构成
生产力系统是生产力要素或成分,按一定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
生产力系统由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系(指现实的物质生产力)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指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经济管理)③渗透性的因系(指自然科学)④准备性因系(指教育的作用)四要素构成。
2、独立的实体性因系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或物质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在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简答或选择)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得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选择)
由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对象构成。②和③统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主动要素、人的要素,起决定作用
劳动资料是物的要素,起被动要素。
①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从事劳动的人,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②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
③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包括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两大类,它也是进行生产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区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简答或选择)
①技术是生产力,因为生产的物质设备,即:硬件,属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软件,属于劳动者;
②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当它处于理论形态时,只是潜在的生产力,知识形式的生产力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③把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之中,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相结合,就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途径:A、它被劳动者所掌握,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B、它渗透到劳动资料中去,转化为生产工具;C、它渗透到劳动对象中去,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质量及其利用率;D、把科学应用于生产管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体系:
1、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生产关系的基础,起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经济关系)(选择题)
生产关系包括: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相互关系表现在:这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起决定作用,
因为:
第一、它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第二、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标准;
第三、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
第四、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第五、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对所用制也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2、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和本质特征(或本质区别)(简答)
本质特征:以产生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为标志,区分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前者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形成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后者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相冲突基础上形成以人剥削人为特征的关系。
二、社会政治结构:
(一)如何全面理解国家的本质(论述)
1、国家的起源、特征和本质(简答)
①从国家的起源看,它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说明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②从国家的特征看,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第二、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居民的自动武装组织”,这说明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具有强制性。
③从国家的实质上看,只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政权,这说明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压迫被统制经阶的暴力工具。
2、国家的职能:
国家的职能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①其政治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方面,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来利益不受侵犯;
②其社会职能主要是:第一、调整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第二、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第三、组织领导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注:社会职能是为政治职能服务的,是政治职能的基础)
(二)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性质分关的依据)。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1、其区别是:国体指国家政权的阶级内容,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2、其联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家相适应,政体反作用于国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1、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选择题)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是自发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的情感、习俗、传统和社会风气等。(选择)
思想系统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是自觉的、系统的、抽象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等。
关系:
①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基础,为思想体系提供素材;
②思想体系是社会心理的概括和升华,并反过来对社会心理有重要影响。
2、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
(或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或说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式的两种类型)(选择)
①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它
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具有阶级性。
②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它们不是特定的经济
基础的反应,不属于上层建筑,自身没有阶级性。
3、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选择或简答)
个体意识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是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应,也叫个人意识。(是个别)
群体意识是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应(是一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一般)
关系:
第一、二者相互依存,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当中,
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
第二、二者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个体意识渗透着群体意识,又影响和制约着,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群体意识也影响和制约着个体意识;
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简答或选择)
社会存在决定会社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为一定的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居统治地位,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就总要凭借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在思想上占居统治地位。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简答和选择)
社会意识在依依和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又因其能动性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的,使它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
意识阻碍社会发展(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二节社会形态的划分
社会形态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选择题)
一、经济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选择或简答)
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它又分为五种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五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
三种社会形成划分法有两个系列:
第一、是根据人的发展状态把人类历史划分为: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个人全面发展社会三大社会形态;
第二、是根据宏观
经济运行形式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后一系列决定前一系列。
关系:
1、它们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和阶段性,共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2、五种和三种划分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即: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特的依赖性社会即:商品经济性社会,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产品经济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
二、技术社会形态(选择)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产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划分为A、渔、猎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第三节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选择)
这是指社会发展也向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辨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择)
1、每一代人所遇到的都是既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2、历史的最终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产生的合力造成的,这体现了客观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旭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二、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简答)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基础上的决定论,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决定论,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是一致的。
1、必然性不是纯粹的,规律只是做为一般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这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和可能,而这种选择不是任意的,不能违背规律。
2、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提供的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是由多种可能性组成的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决定于人的选择。
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具体途径和模式的选择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但是人们的选择能力总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简答)
1、社会形态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共同性,普遍性,遵循共同的历史规律,也叫社会形态的普遍性。(简答、选择)
①其纵向统一性是指各务和民族的历史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条件下,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
②其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建筑。
2、社会形态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也叫特殊性。
①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③人类社会从低级社会形态向较高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还存在超越现象;
④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在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民族又可能处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
四、人类历史上存在的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一致性:(简答)
1、超越现象是指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一人或几个社会形态。
2、这种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现论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因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是就全世界的范围而言的,这种超越现象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为前提的。
第一节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有广义:既有生产力又有生产关系和狭义之分:指生产力或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系统
1、生产力系统及其构成
生产力系统是生产力要素或成分,按一定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
生产力系统由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系(指现实的物质生产力)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指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经济管理)③渗透性的因系(指自然科学)④准备性因系(指教育的作用)四要素构成。
2、独立的实体性因系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或物质生产力的构成及其在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简答或选择)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得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选择)
由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对象构成。②和③统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主动要素、人的要素,起决定作用
劳动资料是物的要素,起被动要素。
①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从事劳动的人,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②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
③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包括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两大类,它也是进行生产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区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简答或选择)
①技术是生产力,因为生产的物质设备,即:硬件,属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软件,属于劳动者;
②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当它处于理论形态时,只是潜在的生产力,知识形式的生产力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③把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之中,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相结合,就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途径:A、它被劳动者所掌握,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B、它渗透到劳动资料中去,转化为生产工具;C、它渗透到劳动对象中去,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质量及其利用率;D、把科学应用于生产管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体系:
1、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生产关系的基础,起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经济关系)(选择题)
生产关系包括: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相互关系表现在:这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起决定作用,
因为:
第一、它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第二、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标准;
第三、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
第四、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第五、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对所用制也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2、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和本质特征(或本质区别)(简答)
本质特征:以产生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为标志,区分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前者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形成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后者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相冲突基础上形成以人剥削人为特征的关系。
二、社会政治结构:
(一)如何全面理解国家的本质(论述)
1、国家的起源、特征和本质(简答)
①从国家的起源看,它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说明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②从国家的特征看,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第二、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居民的自动武装组织”,这说明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具有强制性。
③从国家的实质上看,只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政权,这说明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压迫被统制经阶的暴力工具。
2、国家的职能:
国家的职能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①其政治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方面,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护本来利益不受侵犯;
②其社会职能主要是:第一、调整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第二、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第三、组织领导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注:社会职能是为政治职能服务的,是政治职能的基础)
(二)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性质分关的依据)。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1、其区别是:国体指国家政权的阶级内容,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2、其联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家相适应,政体反作用于国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1、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选择题)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是自发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的情感、习俗、传统和社会风气等。(选择)
思想系统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是自觉的、系统的、抽象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等。
关系:
①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基础,为思想体系提供素材;
②思想体系是社会心理的概括和升华,并反过来对社会心理有重要影响。
2、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
(或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或说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式的两种类型)(选择)
①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它
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具有阶级性。
②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它们不是特定的经济
基础的反应,不属于上层建筑,自身没有阶级性。
3、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选择或简答)
个体意识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是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应,也叫个人意识。(是个别)
群体意识是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应(是一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一般)
关系:
第一、二者相互依存,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当中,
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
第二、二者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个体意识渗透着群体意识,又影响和制约着,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群体意识也影响和制约着个体意识;
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简答或选择)
社会存在决定会社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为一定的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居统治地位,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就总要凭借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在思想上占居统治地位。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简答和选择)
社会意识在依依和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又因其能动性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的,使它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
意识阻碍社会发展(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二节社会形态的划分
社会形态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选择题)
一、经济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选择或简答)
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它又分为五种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五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
三种社会形成划分法有两个系列:
第一、是根据人的发展状态把人类历史划分为: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个人全面发展社会三大社会形态;
第二、是根据宏观
经济运行形式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后一系列决定前一系列。
关系:
1、它们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和阶段性,共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2、五种和三种划分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即: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特的依赖性社会即:商品经济性社会,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产品经济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
二、技术社会形态(选择)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产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划分为A、渔、猎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第三节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选择)
这是指社会发展也向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辨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择)
1、每一代人所遇到的都是既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2、历史的最终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产生的合力造成的,这体现了客观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旭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二、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简答)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基础上的决定论,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决定论,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是一致的。
1、必然性不是纯粹的,规律只是做为一般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这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和可能,而这种选择不是任意的,不能违背规律。
2、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提供的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是由多种可能性组成的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决定于人的选择。
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具体途径和模式的选择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但是人们的选择能力总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简答)
1、社会形态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共同性,普遍性,遵循共同的历史规律,也叫社会形态的普遍性。(简答、选择)
①其纵向统一性是指各务和民族的历史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条件下,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
②其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建筑。
2、社会形态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也叫特殊性。
①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③人类社会从低级社会形态向较高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还存在超越现象;
④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在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民族又可能处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
四、人类历史上存在的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一致性:(简答)
1、超越现象是指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一人或几个社会形态。
2、这种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现论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因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是就全世界的范围而言的,这种超越现象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为前提的。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公共课 深圳自学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