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二十六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9:13阅读数:
第七节 三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成熟
三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成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散文体裁的全面发展;
1、五四时期的先驱者开创的一代新型文风在这时期继续发展,如丰子恺、梁遇春之于随笔;何其芳、李广男之于抒情散文;丽尼、陆蠡之于诗化散文;郁达夫、钟敬文之于山水游记;沈从文、芦焚之于乡土散文。可以说,五四时期创立的各种散文体裁,到本时期都有很大的发展,各自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都得到丰富和加强。
2、这时期作家所采用的散文体裁还有速写、传记、日记、幽默小品、科学小品和历史小品等,它们丰富了散文的样式和手法,为散文的发展繁荣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二、散文艺术的刻意追求;
1、小说家的散文。他们在记叙体散文方面融化了短篇小说的某些观照方式和表现手法,以适应社会性纪实题材的表现需要,使记叙体散文带有小说化倾向。李广田的《银狐集》、方敬《风尘集》、陆蠡《竹刀》、丽尼《白夜》等。
2、诗人的散文。其特征是追求“诗意”,经营意象,构思精巧,想象丰富,结构短小圆满,在散文创作中倾注了诗艺,有的甚至写成散文诗。何其芳的《画梦录》、丽尼的《黄昏之献》和《鹰之歌》、李广田的《画廊集》和《雀蓑记》、缪崇群《寄健康人》、陆蠡《海星》等,都是这类诗化散文的代表作。
三、散文语言的日趋成熟。
从文言到白话,是我国散文现代化的重要标示之一。现代散文的先驱者高举“言文一致”的旗帜,确立现代白话为文学工具,开创了语体文的新时代。
30年代散文语言处于向成熟发展的路上,主要往两个方面发展:
1、口语化。主要是一批语文教育工作者,代表人物:朱自清、叶绍钧、夏丐尊、丰子恺及小说家老舍。朱自清、哪绍钧是现代白话散文创建者是较早克服文言惰性和欧化影响而追求口语化的代表。老舍则是以典范的北京口语丰富白话散文的重要人物。口语化是现代散文语言趋于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现代散文语言发展的一大走向。
2、文学化。主要体现在一批推崇散文艺术的散文家身上。如何其芳、李广田、冯至、缪崇群、丽尼、陆蠡、吴件萧、柯灵、芦焚、沈从文、吴组缃等,他们主要是把文欧语和现代口语熔为一炉,造就一种有别于絮语风的书面语言。他们是以文情并茂的文艺性散文在散文史上占据一定地位的。
散文语言这两大倾向,标志着现代语体散文跨过了纷然杂阵的过渡革新阶段,进入探索前进、发展成熟的阶段,显示了语体散文发展的大方向。
第三编 在民族民主革命战争中拓展
第五章
第一节 从建立“文艺阵地”到争取“文艺复兴”
从建立抗救亡的“文艺阵地”到争取民族解放的“文艺复兴”,从高举“抗战文艺”旗帜到揭出“人民文艺”大旗,形成了现代文学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抗战初期全国抗日高潮的兴起,促成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艺界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协”举起“抗战文艺”的旗帜,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从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四年零一个月,史称上海“孤岛”时期。
重庆当是战时后方文化中心之一,另一个文化中心是“文化城”——桂林。
从坚守上海“孤岛”文化岗位到开发香港、西南和东南新文坛,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新文学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习惯上称之为“大后方”文学运动。“暴露黑暗”的呼声日趋强烈,批判现实、干预生活的创作重新兴起,在文艺大旗帜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发扬了新文学反帝爱国、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传统。抗战八年的大后方文学运动,进一步密切了新文学与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大大促进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的结合。
与大后方文学运动相呼应的是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所新生的文学天地。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群众性文艺活动比较活跃。
1942年开展了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根据地文学在反映根据地民主建设生活和新型的人际关系方面,在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走在了前头,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人民文艺的新方向,成为全国文艺界希望的寄托和学习的榜样。
八年抗战胜利后,为民主、为人民写作的文学口号风行全。三个内战时期,杂文发挥了战斗威力,抒情散文感应着时代脉博,报告文学伴随着解放大军的进军步伐由北南下,现代散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这时期对外国散文的译介,相对集中于报告文学体裁,较少涉猎其它方面的散文作品。而其中苏联的散文和报告文学的译介最受重视。一方面满足了广大读者了解国际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我国的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写作也起了借鉴作用。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历史类 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二十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