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四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9:06阅读数:
106.中共秘书处的具体职责:会务工作;文书处理;文件材料的管理;负责保密工作;负责交通工作;负责会计工作;主编秘书处的通讯;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秘书工作
107.首长专职秘书的职责:首长秘书除了起草一些文件,处理文件,负责会议记录以外,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他们还承担以下工作:为首长搜集各种文件材料,以帮助首长决策;为首长搜集各种书报刊物,供首长了解形式。誊抄首长起草的文件。管理机要文件
108.建党初期的文书工作制度: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党中央机关逐步建立起文书工作制度。1.1923年中共中央执委会制定了党内文件由委员长和秘书签发的签发制度2.中央机关设置了文件底稿薄,收发外呢件登记薄以及文件材料保管薄,建立了文件的收发登记及保管制度3.建立了文件分发制度,规定各种收到的文件全由秘书处分配4.建立了文件传阅制度,规定党内文件全由秘书处分配
109.中国共产党早期常见的公文文种有:决议案,这是党的方针,性的权威文件。宣言,是党及其领导的群众团体阐述政治主张,揭露敌人阴谋,公布方针而使用的文种。纲领,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群众团体概述自己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组织原则的文种。章程,是颁布组织规程的条例文种。通告,是上级发给下级的指导性文件。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请示问题的文种。组织法,是党和群众团体内部用以规定机构序列等文种。请示信,是上级对下级作工作指示时是使用的文种。会议记录
110.建党初期的文件保密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在地下斗争的环境中,为了保证文件的机密性,党建立了一套文件保密制度。1.文件的密写技术,就是将机密文件用牛奶,碘酒,米汤等特制的药水书写在白纸,书刊,器皿上。收件人收到文件后,用特制的药水洗出字迹。2.文件材料的伪装。为了安全传递,保管,使用秘密文件,秘书部门采用商品化,教科书式小说式的方式来伪装文件材料3.文件传递中的保密
111.中央办公厅领导干部的分工:1.中央秘书长,是党中央领导,主官中央办公厅,负责书记处机关的其他日常重要工作2.中央办公厅主任,领导秘书处,中直管理局,中直机关党委,协助秘书长管理行政事务,负责将中央决定向基层传达,管理中直机关的财政工作3.秘书处处长,管理机要处的工作4.秘书处副处长,兼任总务处处长,负责中央办公厅的行政事务工作
112.解放区政府秘书厅各部门的职责:1.秘书处,负责秘书厅承担的文书处理,文电管理,文件传递,鳝印,收发分配和承担会务等工作2.调查研究室,负责政策的研究和重大事件的调查3.新闻发布室,主要负责通过报刊发布方针政策性的文件或重大的消息。4.行政处,负责秘书厅和直属机关的总务工作。5.人事处,主要管理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内的干部工作
113.中国人民解放军秘书处的职责:1.对外负责上下行文事宜,业务指导和上下级机关的联络工作;对内负责文书处理慎重,仔细审阅下级机关呈送的报告,文件,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供首长参考。2.起草文件,组织电报和各种重要文件的传阅,负责文件的收发,传递,保管3.负责会晤工作4.下部队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督促部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决议,命令,并将调查情况书面报告秘书长5.监印,即根据首长 的指示和发文规定,对要发出的文件予以验证,准确无误后才加盖机关印章
114.评价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秘书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党政军各级机关都设立了秘书机构,中共中央的秘书机构从中央秘书处发展为中央办公厅,各级秘书机构趋于健全,文书档案工作,保密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制度,积累了宝贵的。这些机构,工作制度和,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工作奠定了基础
11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保密工作制度:1.严格审查秘书人员2.划定文件密级3.确定阅读秘密文件的范围4.设立秘密文件贮藏室5.运用代号6.健全文件处理制度7.经常检查秘密文件
116.历代中央秘书机构“膨胀回位”的原因:1.皇权周期性地由强转弱2.实务性的秘书机构周期性地由弱转强3.权限不明为秘书机构扩权推波助澜
117.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的原因:首先,地方主官与地方秘书机构的关系,与皇帝和中央秘书机构间的关系存在着区别,当皇帝认为大权旁落时,可以随意地采取措施变换秘书机构;而地方主官被架空后,不能任意另设机构。其次,地方秘书机构是由各地,各级秘书机构组成的集合体,这与中央秘书机构也不相同。某一个地方的秘书机构扩权,并不能代表整个地方秘书机构都有扩权现象,也就不能引起机构的更替。第三,地方秘书首脑和一般秘书人员有着正常的逐机升补途径,大多数能忠于职守
118.历代信访制度的内容:1.逐级上访制度2.交办制度3.派员审理制度4.会审制度5.御裁制度
119.秘书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秘书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这一原则主要表现在:1.搜集,提供信息和预案。有代表性的内容是1941年毛泽东提出中央秘书处五项任务:在政治上要为党的“政策,时局问题服务”;在军事上要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在党务工作上要”研究各地报告提出意见“;在情报工作上要”研究国际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在上下级关系上应加强与各机关工作联系2.督促检查,指秘书机构对各方面执行领导部门政策,指示,决议的情况,具有督促检查的责任。如中央秘书处有责任督促各地经常向中央报告工作,经常请示,及时检查和督促,以保证工作效率,后来这一职责一般由秘书机构中的调查研究室承担
120.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1.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原则(纠正“秘书专政状况”,纠正“纯技术观念”,纠正秘书机构“帮助领导部门工作”)2.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原则(收集,提供信息和预案,督促检查,这一职责一般由秘书机构的调查研究事承担)3.保密,准确,及时的原则。为贯彻这条原则,必须在认真,勤奋,求实,严谨,上下功夫。这三大基本原则中“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原则,确定了秘书工作的职能,地位和性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原则,要求秘书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从事日常工作的同时,为领导部门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保密,准确,及时“的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秘书工作优劣的标准
121.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传阅制度:凡是重要的文件,都在上面付上一张传阅单,单子上除写明文件编号,简单内容,发出时间,送件人以外,罗列阅读人的姓名,让他们从此传阅,并在所附白纸上签注意见
122.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途径:提供信息,校正公文,规劝进谏,参与政务
123.我国秘书工作形成于殷商:商朝已有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如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等,其中作册史官与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管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太史寮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考古发现大量甲骨文证明,商朝在政务活动和祭祀占卜活动中已形成了甲骨文书,其体例有时间,事由,占卜者姓名,办法,措施,验证结果等,初步具备可一定的文书格式。甲骨文书经过“归档”,或按帝王分类收藏,或按内容分类收藏,并有简单的编号,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的秘书工作至殷商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124.秦汉时期的文书工作制度:从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牍文书和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文书拟制,处理制度1.行文规定,凡该行文请示之事,必须书面上报,不得口头或拖人代办请示2.书写格式,秦汉的皇命文书的正文一般由缘由,内容,要求等部分组成,文尾使用公文专用语。3.避讳制度,秦始皇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史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4.文书运转程序,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收文,发文都要有详细注明年,月,日,时辰,规定须将收文日期,地点上报,各级经办的秘书人员都须签名;对诏书和中央政府的下行文,各级收文单位都层层转发,并根据来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指示5.文书校勘制度,秦朝规定,文书草拟完毕,须校勘无误方可发出;抄转文书也须校勘,并应作记录6.用印制度,秦朝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的印章称印。根据官员官职的高低,授予不同质地和系扎不同色彩之绶的印,印的质地有金,银,铜,绶的色彩有紫,青,黑和黄7.公文传递制度,包括:凡皇帝颁布的诏书,制书和标明急字的公文,必须立即发出,收受者立即向下一站传送,不急的也须当天发出或传送,不得过夜;传递人员须谨慎挑选;路程近的文件,由行步快捷的小吏步行传传送;路程远的由小吏骑快马传送或通过邮亭,特别重要或机密文书则派专人传送,所经各县不得查问和阻拦;公文传送规定有期限,进出公文须详细登记进出时间和经手人的姓名,以备查考,严格防止公文在传递过程中遗失,严格防止传递伪文书,定期检查传递情况。秦朝的文书工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罚的手段强制秘书人员执行,遵守,这一方面说明了统治者对秘书工作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说明了秘书工作制度已初步确立
1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制度制度: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纸张已成为公文唯一载体等原因,产生了一系列公文制作制度1.公文用纸制度,重要的是用黄纸书写,以防虫蛀,一般公文用白纸书写2.卷轴制度,开则便于阅读,批答,合则便于携带,收藏,是公文形式的一发进步3.用印制度,改用朱色水印4.骑缝,押缝制度,根据纸制公文的特点,起到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5.连暑制度,也称联署制度,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6.勾检制度,专门稽核皇帝和中央政府颁发的下行文,说明对公文的复核已有专门部门负责7.帖敕,即由主持朝政的大臣在奏章后签署意见,做为敕命,批发判行8.一文一事制度
126.唐朝三省各承担的秘书职能,意义:唐朝三省各自承担的秘书职能可归纳为“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中书省负责草拟国家的政令,这些命令均以皇帝的制,诏,敕等名义制作。同时,凡政府各部门和地方官府上呈的奏章,表状等,由它呈送皇帝并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批答。门下省负责各种文书的审议。如同意,由长官侍中签字后退还给中书省,中书省官员签字后,再呈送皇帝批准,最后交尚书省;如不同意,可行使封驳权,封驳即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驳百官有违误的奏章表述。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转下的各种命令。三省职能中的“中书出令”实则是根据皇帝的意图提出决策方案,起辅助决策作用,实际决策权操于皇帝之手:“门下审议”只是代表皇帝认可或否决中书省提供的决策方案,由皇帝最后裁决:“尚书执行”则为收受,处理,落实各项诏命,因此这三省具有皇帝秘书机构的职能。三省职责的划分使皇帝诏书等文件的制作工作由草拟,审核,转发执行三个各自独立的机构来共同完成,它既提高了文件的准确性,又使三省相互制约,防止秘书工作机构扩大为独立的决策机构,以保证皇权。它将魏晋以来产生的三省制度趋于完善,是古代秘书工作成熟的标志之一
127.唐,宋时期的重要的文书工作制度:1.“四禁”制度-要求中书舍人遵守的职业规范。内容是,文件工作必须做到保密,及时,不发生差错,不遗忘误事2.用纸制度-凡黄纸一律为皇室专用,由中书舍人起草的“外制”用黄纸,由翰林学士起草的“内制”用白麻纸,凡诸陵荐告上表用白麻纸,皇上赏赐,征召的敕书用白藤纸等3.公文折叠制度-唐朝公文制作完毕,按一定尺寸大小,折叠起来,是对卷轴制度的改进4.公文装封,编号制度-公文需装入一定的封套,实封,加印,编号后才能发出,宋朝时这一制度发展为实封制度5.贴黄制度-凡拟制敕书时,有写错或谬误处,一律帖上黄纸,在黄纸上改正,这是唐朝首创的公文纠错制度6.公文拟制和誊录制度-各级各类公文由专人拟制,同类公文有统一的格式。宋朝时公文誊录制度更严7.公文签名判暑制度-唐,宋时,公文拟毕,必须由主官签名,以示负责8.一文一事制度-产生于魏晋,唐宋时得以巩固9.公文移交制度-各级官府的公文需定期移交。除此之外,宋朝还新创了一一些制度:1.引黄制度-即将章,奏,表,等文书的内容特点,时间,所要到达的道和里写于文字封面或文首2.公文抬头避讳制度-始于秦,宋朝时期发展很大,给文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公文格式-对表,状,奏等公文规定了统一格式,有了一定的程式要求4.军邮制度-以军士代替百姓为递夫,后又转置递卒,尤其禀给,成为定制,建立起军邮局5.保密制度-宋朝在辽,金,元的威胁下尤其注重保密工作,此外,宋朝中央的文书工作还有一些规则,包括批答,内批,进草,录白,录黄,画黄等
128.唐,宋档案工作制度:1.归档档案-凡文书办理完毕,交勾司加盖印章,并在指定置注明年月日,交档案库2.一案一卷制度-即将一件事由公文立为一卷存档,称为案卷3.复制多份副本制度-官甲需复制三份,分布于三处甲库4.鉴定制度-每三年对档案作一次鉴定,剔除不需长期保留者5.检查,修整制度-对档案要经常检查,如发现有错,损的,应及时修整6.查阅制度-主要体现在官员铨选过程中对官甲材料的查阅。至于档案的保密,对失职的处罚条律,类似于文书工作的律令。宋代的档案工作制度比唐朝有时一步发展,表现:1.档案的集中-宋代规定,凡中央政府的档案和地方路,州,军,府,监,县的各种册籍,都得按期逐级上级。这一制度有助于统治阶级对地方的控制和了解2.对唐朝的“一案一卷制度”宋代做了发展:凡在文书登记和立卷时,需区别新案和旧案3.档案的整理-对有关档案需分门编录成册,按收受时间顺序粘连起来,粘连处加盖骑章,注意年月,页数,封题,事目4.档案的保管-要日晒,重要档案别有一籍,收存于专门的库房5.档案的鉴定,销毁6.档案的查阅-对档案的借阅,归还规定更加严格。宋代的档案保密制度类同于文书保密制度,若违章,其处罚条例也很严。宋代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保密等程序已系统化,被沿用至今,成为现代档案工作的基础,这是宋代档案工作比唐朝进一步成熟的表现
129.元代主要秘书吏员名目:1.案牍吏员,令吏(二品以上官衙中的案牍吏员的统称),司吏(设置于路总官府,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地方官衙中),书吏,必闍赤(书写人或笔者)还有照略案牍-中央及地方各级衙门中管理案牍等事务的首领官;提控案牍-职掌同于照略案牍,设在府及上,中州等官衙中者为专职,设于路总管府和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多由书吏和都目升任。典薄-监,司等官署中管理文牍薄等事务的首领官。主案-地方官衙中起草案牍的人员,是吏员的助手,也是吏员的来源。写发-官府中抄写文书的见习吏员2.翻译吏员。设置此职的目的,主要在于处理内政,翻译吏员分;译史,通事3.传达吏员,宣使,奏差4.其他重要秘书吏员,知印,典吏
130.元代秘书的选拔制度:为了提高见习秘书的素质,元政府曾数度下令,考选贴书,写发。然而,由于官场腐败,考官作弊,考生营私,考选方法很难得以顺利实行。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之一是从民间直接选用德,才兼备者充任司,县吏,这对于提高吏员素质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选拔方法实行的时间不长。中央政府的秘书吏员是通过选取儒士和现役路吏中的优秀者或七品以下流官得以实现的。从秘书吏员的来源来看,元朝秘书吏员的选拔制度是比较完整的,它不但是要求秘书吏员具备良好的品行,还着重要求一定的专业工龄,具有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并建立起逐级升补的方法。如果这些制度能严格执行,那么,秘书吏员的素质将得到保证,而且越是高级的官府,其秘书官吏的素质就高。但是,由于元朝的政治腐败,这些措施未能严格执行,尤其是对秘书吏员品行的要求,更未能按规定审查,以致元朝秘书吏员品行素质欠佳,舞弊现象比比皆是,成为官场黑暗的一大原因
131.明代的文书工作制度:明王朝强化秘书工作,在着力健全机构的同时,还树力于改进规章制度。与高度发展的封建君主专制相适应,明代产生了一些新的文书工作制度。票拟,内阁大学士阅读奏章后,先拟写对所奏问题的初步处理意见,贴于原奏章上,以供皇帝批阅时参考2.贴黄3.公文格式4.公文文体,规定奏本用(洪武正韵)的字体,黄册用细字,并不准服帖,错处须用印压盖5.行移勘合6.明代很重视对公文的检查,催办,除六科负责督促,催办各官衙外,皇帝还经常派员检查各官衙的公文处理情况7.明代继承了元代的公文照刷,磨勘制度8.明代制定了(授职到任须知),将元代的当面交卷制度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9.明代的公文传递制度已经完善,有水驿,陆驿和水陆兼驿,州,县还社有专门检查,督促公文译传的官员10.明代公文的保密制度尤其严格,各朝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补保密条律
132.清朝军机处职掌:军机处成立初期,其职掌限于军务,后来,职掌逐渐拓宽,直至“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其职掌主要有:1.参与仪政,军机大臣有参政职责2.拟写谕旨3.办理奏折,开列赏单4.备顾问,当参谋。军机大臣常侍从皇帝左右,皇帝出巡是也须陪同,随时回答皇帝的询问,起参谋,顾问作用5.参与审理大案;审理谋反的“叛逆'首犯和参谧高级官的案件,多交军机大臣办理6.奏补文武官员7.军机处还负责催办,稽查公文,办理皇帝随时交办的一切事务。军机处尽管其职掌宽泛,职权颇重,仍必须一切听命于皇帝,并无决策之权。它起着”行政枢组“的作用,联系上下内外,辅助皇帝施政,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兼参谋部
133.清代题本的处理程序:题本在清代是向皇帝请示,汇报政务的主要上行文,其内容多属例行公事,题本的处理有:1.收阅,各省的题本送交通政司,由通政司检查是否符合格式和超过期限,然后再送内阁2.进呈,进行初步处理后的题本,都送交奏事处,由内奏事处上呈皇帝3.皇帝批阅4.录制,凡皇帝批示过处理办法的题本,应迅速发还上奏人遵办,军机处须按原样抄录一份5.发抄,凡皇帝批有某议奏字样的题本,则发交该衙门,其余的则交军机处或相关衙门处理7.传宣。凡皇帝指定交给某大臣密办的事项,由军机处行文内阁或该衙门,转传该大臣于指定时间到军机处阅文或听宣谕旨,然后回去办理8.存记9.归档,军机处对其收受的题本,待事情办理完后收齐归档
134.清代密奏的行文程序:1.撰写,必须由上奏人亲笔书写,不许委托他人代笔2.用纸,规定陈述事状用素纸,请安,谢恩用黄纸,以便皇帝一见密奏的纸色就能分辨出其内容的类别3.封套。密奏写好后,装入格式统一的封套中4.封匣,密奏装入封套后,在放入匣内,匣外加铜锁并用盖有御印的黄纸封口,然后用黄包袱包裹5.递呈,各省督抚的密奏,需派亲信僚属或家丁直送京城,路上不许耽搁,为避免张扬,不准派兵护送6.批阅,由皇帝亲自拆封,阅览,批示,并不委托他人7.发还,多数密奏经皇帝朱批后发还,仍密封交奏事处,由其发给等后在京家丁,亲信携回,交上奏人阅办8.缴回
135.中国秘书处重建后的结构,地位和职能:重建后的中共中央秘书处,仍为部委一级,仍由秘书长直接领导,但是其下属单位增加了。中央秘书处的下属部门有:1.文件科,该科下设收发处,,密写处,油印处,文件阅览处和文件保管处2.翻译科,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来往频繁,互相往来的文件材料,这一任务由该科承担。此外,还负责口头翻译和笔译中外文报刊3.内埠交通科,其职责是保证中央各部委及本各埠机关之间的联系4.外埠交通科。其职责是与全国各省级以上党组织的交通部门保持联系。重建后的中央秘书处,其职能大大拓宽,其作用,地位,也随之明显提高,表现在:1.中央秘书处是领导机关日常工作的执行者2.秘书工作是机要工作的总汇3.中央秘书处是上下联系的枢纽4.指导全党的秘书业务5.编辑(秘书处通信)
136.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档案工作:建党初期,处于地下斗争的环境中,为了保证党的文件材料的安全,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文件材料的秘密收藏,保证其安全成为党的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档案的安全,中央对档案秘密储藏处做了规定,要求档案要完全可靠的地方,不能和机关处所在一起,档案要锁在箱子里,放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为了防止出现以外,中央规定党的文件不能只在某处独存一份,应在数处各存一份。为了确实保证档案的安全,文件的存放处要用单独的房子,要以家庭做掩护,各种机关文件的存放库,也称档案库,中央文库是党的珍贵的文件材料的保管处所,一般情况下,文件材料被送到文库后被分成中央,苏区,红军地方等类,共二十多箱。几经磨难,中央文库的档案终于在1949年全部转交给党中央,后由中央档案馆保管
137.中央办公厅的设立,结构及发展:1.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中央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越来越多,它已很难适应工作的需求。1941年中央决定在秘书处的基础上设立中央办公厅2.中央办公厅由秘书处,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构成3.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秘书处处长,副处长,分管办公厅的各方面工作4.1947年,由于敌人进犯延安,为了安全,中央决定把办公厅一分为三。到1948年,中央办公厅恢复了原建制,并增设了行政处和警卫处,与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共同承担行政各事务。经过充实调整,中央办公厅得到了发展
138.中央办公厅和中央秘书处的不同:1.中央办公厅与中央秘书处相比,规模扩大了,职能更宽泛了2.从结构上看,与中央秘书处相比,中央办公厅增加了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中央保卫委员会几个部门共同承担中央各部委的总务,党务,财务,安全保卫工作3.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干部的人员也增加了,他们的职能范围也更加宽泛了。总之,中央办公厅比中央秘书处更能充分发挥为中央领导机服务的作用
139.历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脉络:夏朝,设有保管档案的官职“太史令”;商朝,按照一定的规则收藏,保管甲骨档案;周朝,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保存档案的机构“天府”,并首创“金藤之匮”制度;秦朝,建立“藏府”书府“等档案库,并建立了防火,防盗和定期检查等保管制度;汉代,建造了石渠阁,兰台,东观等颇具规模档案库;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都有档案库,另外此时期盛行谱牒档案;唐朝,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开始分离,建立了归档,鉴定,一案一卷,检查修缮,查阅等制度;宋代,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全面分离,各级官衙普遍设立档案库,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保密等制度发展完备;明代,修建了”皇史窚“后湖黄册库'等规模巨大,具有很高建筑水平的档案库,其保卫,保密制度十分严格,档案的分类,装订,保管,查阅等制度进一步发展;清代,产生了档案上缴,分类存放,定期修缮等制度。在历史档案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利用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将档案作为施政的工具2.利用档案修史和汇编典籍3.将档案作为教育官民的教材
140.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秘书工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秘书工作时间中逐渐升华了比较系统的秘书工作思想,主要内容:1.正确处理秘书与领导的关系,秘书是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参谋助手。对秘书的具体要求是:提倡服从,反对盲从,事前请示,事后汇报,在被动中力争主动2.秘书人员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由于领导人受精力,时间的限制,无法事事亲自去调查,因此秘书必须承担此任,特别是对方针,政策性问题的调研,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3.反对党八股,树立良好文风。为了整顿文风,毛泽东写了(反对党八股)一文,严厉批评了不良文风,还具有要求秘书人员在拟制文件时作到:留心各种事物,多看多思;没有的事不要写;要有负责的态度;写完后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文字简但要反映事物的本质;不用怪字;必须调查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总之,反对党八股,拟写文件开门见山,语言简明,讲究时效,以成为党的文件的一大特点。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历史类 自考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