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考】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20-12-12 14:54:00阅读数: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73.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7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75.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76.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是一场由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2]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3]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4]为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了准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77.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和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078.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给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个启示,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79. 五四运动的背景:新的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8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81.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2.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
83.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84.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85.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的工作。
8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
[2]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3]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8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
8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89.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九个决议案。
90. 党的二大宣言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91.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92.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93.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94.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095.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
96.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共同纲领基本一致。
97.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98. 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9. 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100. 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101. 1926年3月,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02.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叛变。
[2]主观上: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
103.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
104. 早期共产党组织出版的通俗刊物: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广东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
105. 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
73.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7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75.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76.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是一场由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2]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3]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4]为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了准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77.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和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078.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给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个启示,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79. 五四运动的背景:新的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8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81.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2.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
83.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84.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85.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的工作。
8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
[2]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3]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8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
8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89.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九个决议案。
90. 党的二大宣言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91.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92.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93.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94.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095.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
96.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共同纲领基本一致。
97.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98. 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9. 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100. 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101. 1926年3月,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02.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叛变。
[2]主观上: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
103.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
104. 早期共产党组织出版的通俗刊物: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广东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
105. 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历史类 深圳【自考】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