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深圳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深圳自考网LOGO

服务热线:177-2280-6683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一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9:05阅读数:

  1、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分期。

  2、当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缺陷。

  3、寻根文学的产生、代表作及不同形态。

  答:文化“寻根”意识的萌动始于80年代初。人们以追溯自己所属的民族和所生活的土地的渊源的高度热情,开始以民族文化及覆盖在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为纵向坐标,以整体性的人类文化为横向坐标,探寻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地域特点和现代重建的可能性。80年代以来,整个文化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寻根”情绪,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民族,重建新型的民族文化观。这种“寻根”意识强烈地冲击着文学艺术,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质。

  “寻根小说”的先声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汪曾棋的苏北小镇风情小说,刘绍棠、邓友梅的京味乡土、风俗画小说,古华的潇湘风情小说可视作“寻根小说”的前奏。李杭育于1980年下半年发表《葛川江文化观》等文,显示出对寻求地域文化的自悟。韩少功发表于《作家》1985年4月号上的《文学的“根”》拉开了“寻根小说”的最后一道帷幕,其“绚丽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的呼唤得到了一批青年作家和理论家的热烈响应,终于形成了一股有意识、有理论、有创作主张和创作实绩的文学“寻根”浪潮。

  “寻根小说”的主将们或撰写理论文章,高扬“寻根”大旗,如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等;同时又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来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从而形成了一股蔚为壮现的理论与创作并行的文学思潮。

  “寻根小说”在民族性、地域性上具有多样复杂的形态。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世事》)等讲述着发生在商州土地上动乱世事中各类人物曲悲欢离合、坎坷命运,透射出秦汉文化所固有的粗犷质朴,郑义的《远村》、《老井》以与现代文明相隔绝的太行深处的人物命运振荡出晋文化的回声;邓友梅的《烟壶》、陈建功的《找乐》力求凸现北京宫廷与市井的生活场景;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小说着意于天律民俗风情的体察与表现;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表现出对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的追慕;陆文夫的《美食家》、《小巷人物志》》和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共同致力于吴越文化的开拓;王安亿从上海的小弄堂走出,以《小鲍庄》、《大刘庄》等小说楔入地域文化,郑万隆以《异乡异闻》开拓着自己脚下的文化岩层;以往很少写自己民族的张承志,也以《九座宫殿》等作品展开了对回族文化的探寻。

  在“寻很小说”中,有—类是以原始或半原始生活作为题材的作品,写边疆、少数民族、大山、草原、马帮、牧民……其典型代表是阿城的那组以《遍地风流》为题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人物与场景是意象,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自己的人格美理想。这种对边远的、反文化(非文化)的野性人格的高度肯定,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下的懦弱人格的否定。正是民族在长期束缚中所形成的病态、卑微、苍白、软弱的性格,促使青年作家到原始生活中去寻找民族的“根”,寻找建立未来美好的人格理想的基础。因而,在小说中,原始的野性只是一个躯壳,作家所要表达的是躯壳背后的一种精神内涵:强健、舒展、自由、开放,而这恰与未来社会中“人”的内涵达成了某种契合。郑万隆的一组小说《异乡异闻》主要写黑龙江边“野蛮女真人使犬部”的充满欲望和人情、生机和憧憬的山林生活,正是在这样一种落后、愚昧、野蛮的生活之中,作者发现了独特的理想之美,发现了主人公们赴汤蹈火的勇敢精神和宏大刚强的人格。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写的虽然是现代都市人、但其中的几条北方大河却是原始的、带着野性和蛮力的。黄河、额尔齐斯河、永定河、黑龙江,都被作者人格化了,其中寄托着他深沉、有力、一往无前的审美理想。

  这类小说除了塑造强悍刚健的人格外,又以自由人格的塑造表现对压抑与束缚人性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反抗。《遍地风流》中的《洗澡》以汉族青年“我”的自惭形秽反衬大草原上爱情的热烈、奔故、大胆、自然。《树桩》以一个对歌场面表现西南少数民族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和充分愉悦。《棋王》、《孩子王》表层看来属“知青题材”,其中也蕴含着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格的追求。一部《棋王》,实际上写了两个字,一个是“吃”,一个是“棋”。阿城津律乐道地写王一生们的“吃”,既有社会意义,更有生命意义,因为吃乃生存之必需。而下棋是精神之必需,是对自身的一种精神修炼。像王一生这样天生柔弱的人、要在政治风浪中站稳脚跟,获得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唯有保持自身精神的平衡,而下棋正是保持内心平衡、适应外界各种变异的一种方式。即使是他的徒步旅行,也不是为了征服或超越自然,而仅仅是为了与自然交朋友。获得一种内心感受,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显示了内在的充分自由性,对自由境界的自觉追求,折射出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自觉超脱的意向,有意味的是,王一生看似孱弱无能、不堪一击,却在无所作为中积蓄起内在的力量,阴极而阳复,获取九局连环的胜利。这种人生哲学,恰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

  “寻根小说”中的另一类作品则主要以汉民族古典、规范、正统的生活为题材,写浸透着儒道文化的老中国的儿女们,带着明显的文化批判精神。这类小说往往集中解剖一些静态的封闭的地域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以及这种文化的积淀过程,明显地表现了接受精华、否定糟粕的扬弃精神。代表作是《小鲍庄》、《爸爸爸》等。    王安忆的《小鲍庄》描写了淮北平原上一个村庄近乎复制的原始生活形态,展示了当代农民在传统文化心理制约下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它刻意于呈现一种状态、一个世界、一种生态和心态。这个世界古老、凝滞而闭塞,众多人物繁衍、生息在这片祖先开辟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且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生存方式和生活理想。其愚昧、封闭、惰性而又淳朴、厚道、善良的群体形象,正是小鲍庄“文化”的产物,一种潜积于人物深层的“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小说特别通过大禹治水的传说和神奇的孩子捞渣生死的故事,开掘出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制约和影响。

  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等小说试图承继鲁迅开创的批判国民性的传统,以现代文明去映照民族的精神病根。《爸爸爸》以白痴丙崽为主体,放射性地勾勒出传统文化哺育出来的群体性格。丙崽实际上是楚文化的一个象征物,是一个活生生的群体形象的抽象符号。他是一个非人化的可怜虫形象:思维混乱,语言不清,奇形怪状,猥琐卑贱,没有理性,一个只会喊“爸爸爸”和“×妈妈”的白痴。然而,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小老头,他的“爸爸爸”和“×妈妈”竟被乡亲们视为阴阳二封,不但免除了杀祭谷神之灾,而且被尊奉为“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他周围的人自然也成了“非人”。令人深思的是,在一场血与火的争斗之后,大多数男人死去了,而丙崽却活了下来。他是一个小老头,却又永远是一个儿童。于是,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正好满足了作者批判国民劣根性的象征要求。丙崽象征了人类顽而、丑恶,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口头掸,甚至包括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

  “寻根小说”的产生基于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文化背景,它在展现民族文化心理、铸造社会群体性格方面为当代文学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境界,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串讲笔记 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资料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sz.com/zl/9455.html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深圳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