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文专业写作简答题总结一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05:46:45阅读数:
答:主题的涵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的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2)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决策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
(3)主题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理解的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宽泛性、多样性、灵活性。
主题的表达方式因文体而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对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文学作品中,主题一般被称为“主题思想”,或简答为“主题”。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全部题材的叙述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从中折射、透露出来的某种情趣、格调、氛围等。一般记叙文中,主题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说明文中,主题可称为中心内容或中心意思。议论主题,主题一般被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2.简述标题的涵义、形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答:标题是文章的名称。它可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标题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大标题,也称主标题、正题,主要同文章中的小标题、副题相对而言。主要用于直接或间接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暗示文章体裁,是文章标题的基本形式。
(2)副题,也称辅题,是对文章整体而言。主要用于补充正题的不足,或拽出文章的内容范围,或补充交代事实,或点明主题的来源依据等。
(3)小标题,也称分题、插题。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中每一小部分的标题,它同大标题是纲与目的关系,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主要用于概括文章中每一相结独立部分的中心内容,使文章条理分明。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标题同主题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标题直接有主题;有的用形象的手法间接暗示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有的说明主题表达的体裁和方式;有的标明主题的线索;有的用设问、感叹句表明主题的倾向和基调、色彩等。这提示我们大家在阅读文章
时,要注意通过标题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简述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是:(1)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主题在文章中,把有关的内容聚合到一起,并通过相应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出来,使其整和成为一完整有机的文章。没有主题,文章就会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 主题统摄文章的其他要素。主题决定材料取舍。只有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和提炼,才能使它们变成典型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支配布局谋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骨架,是主题表达的外部形态。任何一个主题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和布局。主题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文章结构的相应调整。
主题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一定的文章主题,总要寻找最适合于表现自己的表达手法。不同性质的主题,其表达手法往往不同;就是性质相同的主题,由于其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所采用的表达手法,也会同中有异互不雷同。
主题影响遣词造句。语言的运用由文章的内容决定,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不能以词害意、哗众取宠。
主题决定审美价值。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即是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有益的知识、健康的情感,是否具有时代的穿透力。
4.结合范文,谈谈为什么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答:这是因为读者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广度,往往取决于他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读者和作者的文化视野是完全不同的。随着作品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会越来越偏离于作者的原先意图,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将会不断从作品中开掘出全新的内涵。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时代人们对《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新说迭出,并从中去开掘出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和观点,就是一个明证。
5.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答:主题和课题、论题、标题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说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主题可以说是属于内在的因素,而后三者属于外在的因素,是主题生发的基础和表现的手段。课题和论题是主题论说的对象和范围,是主题展开的平台。而标题是主题传神的眼睛,透露出主题的灵魂和神情。
6.提炼主题为什么要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
答:主题的提炼必须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主题必须与材料完美统一。主题应该是立足全部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这样,主题才能很贴切,具有说服力。提炼主题时,必须深入把握材料的普遍意义,使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穿越时代的强大的辐射力。
7.提炼主题时如何处理时代与作者个人的关系?
答:文章的主题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触及时代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如果远离社会现实,文章的主题就会失去当代性及其意义和价值。因此,作者在提炼主题时,应当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在一个宏阔的视野和背景之中,去开掘材料的深层内涵。
另一方面,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作者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我们在考虑主题的时代感的同时,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如果没有自己真切的体会,文章就装腔作势,没有力度,甚至令人生厌。因此,在提炼主题时,既要关注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又应该从自己有深切感受的点切入进去,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予以表现。
8.简述提炼主题的原则。
答:提炼主题要做到:
(1)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
主题的提炼,取决于材料的具体性质和蕴涵其中的深层意义。主题是从材料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材料是主题提炼的基础,它影响着主题的内涵和色彩。因此,提炼主题时,应立足于全部材料,深入把握材料的特殊性质,寻找其深广的思想或情感内涵。例如,侧重记人的文章,应着重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来展现其内心世界,他的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等的社会涵义;侧重叙事的文章,要努力反映出事物蕴涵的思想意义;侧重状物的文章,要注意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其中的某种情感和寓意;侧重抒情的文章,应着重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侧重说明的文章,应表现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侧重议论的文章,应致力于事理的剖析,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时代、社会的需求。
文章主题,应该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触及时代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与时代的旋律相共鸣,能够触摸时代的脉搏,拨动人们的心弦。作者在提炼主题时,应该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充分理解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一个宽阔的视野和背景中,去开掘材料的深层内涵。
(3)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
文章主题应该是作者真实感受或心声的自然流露。这种真实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体悟,灵魂的撞击,思想的积淀,情感的升华。没有作者真切体会的文字,就会装腔作势、令人生厌。因此,在提炼主题时,应该从自己有深切感受的点上切入进去,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新的思想或情感的天地,以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
(4)选取新的切入角度。
文章选取新的切入角度,常常能开掘出新的主题内涵,使主题萌发出新意,从而给读者留下独特新颖的印象。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观察角度,一是新的认识角度。采用新的观察角度,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写作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这就要求在写文章时,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寻找其最佳侧面和最优部位,尽可能的开掘和表现出最大的主题价值。选取新的认识角度,就是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关键在于作者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角度要新。
(5)反复锤炼,开掘深化。
主题的提炼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作者不断深化认识,进行多次反复。它贯穿于文章写作的全过程,文章从定题、收集材料时就开始酝酿主题,在编写提纲、选用材料时确定主题,在执笔起草时又不时地修正主题,即使在文章的修改、润色阶段还在不断地提炼和深化,甚至在写作过程中或在修改阶段,还有可能完全变更原有主题。而且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表现同一个问题的文章主题,也总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和开拓。
9.简述写作中“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的区别。
答:所谓“意在笔先”是指写文章要先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因此,在写作中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支配着布局谋篇、制约着表达手法的选择运用、影响着遣词造句、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动手写作时只有对文章的主题了然于胸,才能做到对文章各组成要素运用、安排自如,保证文气贯通、顺理成章。
这里所说的文章主题是作者真实感受和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来自于作者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积累。它经过了作者的认真思索,体现着作者的真切情感,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激情。它不是从某个地方拿来的某个主题硬贴到文章上去的,不是将头脑中固有的想法,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材料的生硬组合,毫无生气与情感地硬塞到文章中去的。这些是“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最大的不同之处。
10.什么是提炼主题?其意义何在?
答: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所固有的意义,以形成或悟出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
提炼主题是文章写作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支配着文章写作的全部过程。并会直接影响文章的社会价值。
11.为什么说主题是衡量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
答:主题不仅是文章写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决定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有意义,即是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有益的知识、健康的情感,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12.怎样正确提炼主题?
答:一、立足全部材料。二、挖掘事物本质。三、选取新的角度。四、进行反复提炼。
13.提炼主题,如何考虑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答:侧重记人的文章,一般应着重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以显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的社会涵义。
侧重叙事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出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
侧重状物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情感和寓意。
侧重抒情的文章,一般应着重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侧重说明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
侧重议论的文章,一般应致力于事理的剖析,正确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内在联系。
1.如何进行材料的日常积累?
答:材料的日常积累是指为了今后写作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积累各种材料,这种积累甚至可能是无意识的。要做好日常积累,首先须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其次要养成动手、动笔的习惯,随时记笔记和写卡片,有条件的也可将材料储存在电脑里。
2.观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观察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端正观察态度。正确的观察态度是观察者必备的品质。首先是“专注”,这是观察的前提;其次是“耐心”;第三要“细心”。
(2) 选好观察点。文章写作中的观察点是观察位置和观察心理的问题,与此相应就有物理观察点和心理观察点之分。物理观察点也叫身体观察点或方位观察点,指观察者所在的特定位置,它限定着观察者和对象间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距离、角度等。应根据对象特点和观察目的选择最佳观察点。心理观察点指人们观察时所持有的个人态度和心情等,心理观察点是有社会性的,受观察者世界观、科学观、学术观的影响甚至支配,必须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立场和观点。
(3)运用比较方法。典型的比较观察方法就是树立一个明确的参照系,大体有相异比较、相似比较和相同比较三种情况,正确地选择比较中的参照系,方可保证和提高观察质量。
(4)加入理性思考。观察不仅是单纯的感官心理活动,也应有理性思维加入,它既获取、又超越直观印象。通过理性思考,观察者可获得独特感受和正确认识,观察本身也可由表象深入到本质,由局部扩展到全体,由此物旁及彼物,从而更具周密、系统、内在等品质。
3.材料的功能有哪些?
答,材料的功能有以下几个:
(1)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材料是第一性的,是文章的根基,主题是在此根基上产生的观点、意念或感受,只能在作者分析、研究、消化有关材料的过程中被提炼出来并逐渐得到确定。
(2)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主题必须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种材料来表现、支持或证明,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体裁特征和表达主题的需要来细心地择取各种材料。
(3)材料传递、增殖文章信息。材料越丰富,文章传递的量也就越大,读者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想像、联想,分析、综合,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感受,有时还要以文章形式发表出去,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提供更新更准的信息,称之为信息的增殖。
(4)材料影响、制约结构的安排。结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材料,反过来材料又对结构安排产生制约作用,多半是间接地通过主题来体现,有时也可能是直接的。
4.体验的要求是什么?
答:体验必须做到两点:
(1)热情投入,捕捉感受。体验者须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跟对象打成一片,同他们发生感情交流和心灵感应;体验不单是境遇、感受的一致,更主要、更内在的是感情的沟通,不单为对象所为,还要想对象所想,用心灵去捕捉和发现。
(2)拉开距离,观照审视。体验者应适当与所体验的生活拉开距离,有所超越,高屋建瓴地去观照审视和认识环境中的人物,才可能捕捉住独特的感受,并把它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提炼出有创见的主题。
5.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调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尊重客观事实。调查最忌带有成见,正确而严肃的态度是尊重客观事实,认真听取和比较、鉴别有关知情者的述说,以弄清事情的真相。
(2)使用正确方法。调查须有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最重要的是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其次,调查中不但口问手记,而且要善于启发和交流,必要时还可提供某些已知信息以唤起调查对象的回忆和联想;最后,每次调查结束时应及时整理笔记、记录和录音。
(3)选取多种途径。调查方式和途径可多样化,如问卷调查、随机。采访、个别采访、专题调查、开调查会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选择。
6.选材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选材的意义,首先是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表现主题的材料(即题材)应以一当十,只有选择典型、有力的材料,主题才能得到突出和强化,如果不加取舍地堆砌材料,主题反而会被削弱甚至淹没。其次,可使总体构思更加具体明确。如果离开了具体材料的择定,其总体构思便停留在大体设想上,只有选好材料、特别是选好关键材料,总体构思才会在作者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
7.选材有哪些具体原则?
答:选材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 材料要可靠。可靠有两层意思:一是真实,一是确凿。材料的真实,对于文学作品说是指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也就是允许对生活素材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提炼、组合、变形和虚构,使生活真实转化、提升为艺术真实。材料的确凿,一般是指文章中的观念性材料既要准确无误,经得住核实,又要用得恰当贴切。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态度是材料真实确凿的保证。
(2)材料要典型。所谓典型材料,就是对表现主,题来说是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有表现力、说服力的事例或观念,它是个性与共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选择典型材料是在选择真实确凿的材料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须有准确、犀利的眼光,才能多中取少,平中见奇。
(3)材料要生动。生动是说材料本身以及作者对材料的表述都非常活泼、富有感染力,因而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作品的可读性。生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形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带有情节和悬念;使读者感到亲切。
(4)材料要新颖。新颖的材料,主要指别人没有用过的新材料或不常用的材料,也包括一些可以生发出新意的旧材料。
(5)要照顾文体特征。一般而言,记叙文宜多选取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的材料;议论文宜多选取概括的、具有逻辑说服力的材料;说明文宜多选取有助于解释事物或事理特征的材料;抒情文则宜多选取足以触发感情的材料。
8.如何进行材料的组合?
答:组合,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性质、形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组织、配合起来。组合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鉴别、比较,针对不同文体和内容的具体文章的写作要求,确定它们与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或确定它们在文章中应占据的位置。材料组合既体现为头脑中的缜密构思,又包括技巧上的操作和运用,因文体、内容、作者不同而有种种难以尽述的情形。材料组合的主要原则有:
(1)材料要相互支持防止彼此矛盾、排斥。文章的各种材料必须相互支持,齐心协力表现统一的主题,一般说不能出现彼此矛盾、对立、排斥的现象,但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也容许组合一些“矛盾”的材料。
(2)材料要密切联系,防止简单罗列、拼凑。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不同特点、形态、性质、作用、来源、背景的材料进行多角度(实与虚、正与反、具体与综合、这方面与那方面等)的组合、搭配。
9.写说明文是否需要选择一定的心理观察点?请谈谈理由。
答:和一切观察一样,为了写说明文而进行的观察也需要选取一定的视察点。有些观察出自特殊意图可能要求尽量排除主观因素,采取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例如出于科学研究目的对自然现象所作的观察等;均不允许带有主观好恶、偏见或掺入审荚态度。撰写一般说明文,以观察取材时大抵就是使用此种心理观察点。
但是心理观察点是有社会性的,所以不存在绝对客观的观察立场和态度。当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社会现象(譬如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文学流派)时,这种情况就更明显。
10.怎样进行感情体验?它的基础是什么?
答:应该根据自己对各种生活环境、不同环境中各种人的表现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了解,来进行感情体验。其中自我尤为重要,所以常常要“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地去进行感情体验。
感情体验当然离不开想象,然而想象不是空想,它凭借的是和知识。正因为这样,感情体验必须以亲身体验为基础。
11.说明进行各种调查应该注意什么。
答:普遍调查的调查内容宜单纯,项目宜少,否则工作量太大。重点调查要在掌握比较多的材料后进行,这样才能找出重点而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典型调查要想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关键是要选好典型,避免人为地、主观地或在错误思想指导下选择典型等。抽样调查选用的“样本”数不宜过少,最好照顾到各个层面,以免以偏概全。
12.如何使用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
答: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是从材料的形态和表述方式来确立的。个别性材料是指单独存在和使用的材料,这类材料给人的印象具体、实在、通俗,使人觉得可信,容易接受,但使用时应考察其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质,要防止以简单枚举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一般属性。综合性材料是将若干同类的个别性材料加以归纳、综合而形成的。这类材料只要能体现同类事物的内部联系,就不但涵盖面广,从而加大文章的信息量,而且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写作时应该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决定如何择取和使用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
13,处理材料详略的原则有哪些?并简略说明确立这些原则的根据。
答:主要的详,辅佐的略,这条根本性原则是根据材料和主题关系确定的;强调的详,含蓄的略,这是根据作者表达意图确定的;陌生的详,熟悉的略以及难懂的详,易解的略,这两条是根据材料与读者的关系及材料本身的难易程度确定的。
14.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答: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表现为:一、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二、材料是表现、深化主题的手段;三、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
15.积累和搜集材料的主要方法或途径。
答:积累和搜集材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一、观察;二、体验;三、调查;四、查阅资料。
16.新颖生动的材料有哪些特点?
答:新颖、生动的材料有如下特点;一、具体形象;二、能使读者感到亲切;三、要有情节和悬念;四、鲜为人知的最新发现。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文专业写作简答题总结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