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史资料一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05:46:32阅读数:
第1讲 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本质特征
1.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范畴
(1) 一般把1917年到1949年之间大约30年间的文学发展历史定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所出现的作家作品、社团流派,所发生的文学论争、文学运动以及所有的文学现象,都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内容。
(2) 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生是在近代文学(晚清文学)的繁荣和变革下开始酝酿的,1917年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明确打出“文学革命”的大旗,标志着现代文学的开端。
(3) “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结合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本质意义,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2.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的“三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30年的时间,明显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第一个十年在时间范围上包括了“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A 继承与创新
文学的发展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是:在继承中变革,在几千年的传统中脱胎换骨,由传统蜕变为现代,这一变化带有根本性。在内容上,文学的反封建思想和个性解放意识得到了高度的提升。在艺术形式上,文学的载体—语言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文言文蜕变为白话文。文学在对传统的继承中改变、创新,创新成为文学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现代文学处处体现出“现代意识”。
B 中外文学充分的交融与碰撞外国文学进一步催生了“五四”文学的出现。鲁迅、周作人等一大批即读过经又留过洋且精通多国语言的作家翻译了大批的外国文学作品,加深了中外文化的交融,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现代。
C “五四”文学期间,出现了一批具有奠基意义的作家、作品和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潮、学派。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文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郁达夫的《沉沦》是第一部白话小说集,同时他还是最早创作自传小说和留学生题材的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现文史上先后出现的两个最早的风格流派,前者推崇现实主义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理念,而后者则崇尚浪漫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风格。
(2)第二阶段(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左翼文学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高涨,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一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家及作品,并出现了众多的社团流派,形成了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此阶段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阶段,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文学与社会革命进一步密切结合,文学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一批反映实际革命斗争的作家作品;
②出现了文学丰富多样的格局,显示了文学发展有了更加开阔发展的自由空间,表现现代文学不断走向成熟。
(3)第三阶段(1938——1949),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A 抗日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日文学运动,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中国现代文学始终配合时代社会同步前进,体现出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B 解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天地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毛泽东的讲话为标志,现代文学在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形式等一系列问题上出现了新的转折。文学追求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是解放区文学的一大特点,延安文学一直影响到当代文学的发展。
C 国统区和沦陷区文学同样出现了丰富多样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显示了现代文学风格的成熟,出现了一批总结性和反思性意味的作品
第2讲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初期新文学创作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文化思想的演变过程。这四个阶段是: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是: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2. 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晚清(主要指19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维新思潮的发展,中国文学又一次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一方面,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惯性的延续,另一方面,它还是在外国文学与外国文化的影响下出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晚清文学出现了文学观念的变化,形成了现代性文学格局。大大提高了小说和戏剧的社会地位,使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文体有了平等的地位,使文学的格局更趋合理化,从而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
(2)2翻译文学的繁荣。
1896到1916的20年间,晚清翻译外国小说800多种,打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门窗。林纾(用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使国人在亲切中接受外国小说,被称为“林译小说”)等人的翻译文学提高了外国小说在中国知识界的地位,不但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而且也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胡适 受西方实证主义影响
郭沫若 受泛神论影响
茅盾 受自然主义影响
鲁迅 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巴金 受无政府主义影响
冰心 受泰戈尔(印度)影响
老舍 受狄更斯(英国)影响
曹禺 受奥尼尔(美国剧作家)影响
(3)3“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小说界革命”:晚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小说界革命”,多为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主张小说应具有政治功能、社会价值,明确反对以游戏人生的态度创作单纯娱人的作品。“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鄂《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这四部小说是梁启超“小说界革命”观点的直接实践。晚清小说繁荣的意义:使中国小说开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西方小说的一些表现方式得到应用,第一人称增多,直接取材于现实人物和事件,典型化手法的运用,为“五四”新文学作家实现中国小说的根本变革,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与。
(4)4话剧的萌芽。
晚清戏剧家对传统戏剧做了一些改革,对“五四”新文学有一定的影响,而与“五四”文学革命有直接关系的就是西方话剧的输入,西方话剧的引进为文学革命后戏剧的发展奠定了直接的基础。两个专演话剧的团体:1906年成立的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第三幕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中国的第一部话剧是《终身大事》,作者胡适,发表于1919年。
3. 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
(1)1《新青年》是由思想启蒙运动需要而产生的综合性文化刊物,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向旧文化发起进攻的主要阵地。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对时代青年的“六点希望”。
(2)2 1917年1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也就是所谓的“八不主义”,是最早讨论文学改革具体方案的文章。
(3)3 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更鲜明的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文学革命的纲领。
(4)4胡、陈二人的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开始。《新青年》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和兴起立下了头功。
4.对文学革命的响应
(1)1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等人,他们同为“五四”新文化的先驱。
(2)2理论上的响应,发表大量主张文学革命的文章,应记住的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
(3)3与理论探讨相呼应,文学革命的创作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实践的开始。
(4)4 1918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至北京,扩大了编辑部的阵营,由陈独秀、钱玄同、沈尹默、李大钊、刘半农、胡适等轮流编辑,标志着“五四”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形成。
(5)5 19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组成的新潮社编辑出版了“五四”时期又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月刊《新潮》,成为《新青年》后又一个发表新文学作品讨论文学革命问题的重要阵地。
(6)6当时刊发新文学作品的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等。
(7)7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
5. 新文学发展初期两个复古学派 (非重点)
(1)1 20年代初期出现的“学衡派”,代表人物:胡先●、梅光迪、吴宓等。他们22年1月创办《学衡》月刊,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2)2 20年代中期出现的“甲寅派”,主要代表是章士钊(北洋政府教育总长)。该派因创办《甲寅》周刊而得名。
6. 新文化阵营的分化
新文化阵营自20年代初中期开始逐渐分化,一是出现了李大钊与胡适等人展开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二是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三是一些新文化的旗手或代表人物如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等,先后走向消极退隐之路
7. “五四”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
(1) 1 白话新诗的尝试。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胡适,中国新诗的第一人。1917年2月在《新青年》率先发表《白话诗八首》,是最早尝试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初期白话诗人。
1920年3月他的《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他的贡献在于对新诗的引导,开辟新路,率先进行了尝试,用白话入诗,力图打破传统旧诗格式。缺点是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不高,属于半新半旧,过渡性的诗歌,没有彻底完成对旧诗的改造。刘半农创作了最早的无韵诗《卖萝卜的诗人》,最早的散文诗《窗纸》、《无聊》。他著名的诗篇还有最早的抒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和《相隔一层纸》等。诗集有《扬鞭集》和《瓦釜集》。
其他诗人和诗集
沈尹默:《月夜》、《三弦》。周作人:《小河》、《过去的生命》俞平伯:代表诗集《冬夜》 刘大白:代表诗集《旧梦》、《邮吻》等简答:初期诗歌创作对中国诗歌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将中国诗歌从文言语体中解放出来,赋予中国诗歌更多的载体;二是创立了自由诗、无韵诗、散文诗等多种诗歌形式,将中国诗歌从旧诗词固定的体式中解放出来,赋予新诗鲜活的生命力。初期白话诗的主要不足是:缺乏情感和想象力,语言散文化,缺少诗歌应有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2)2 现代小说的创新
积极尝试白话小说创作的除鲁迅外,还有陈衡哲(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她1918年10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老夫妻》,是中国现代第二篇白话小说。1920年又在《新青年》发表《小雨点》,该作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新潮》作家群也是较早进行白话小说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叶绍钧等。
简答:《新青年》作家群与《新潮》作家群的共同特点两大小说作家群的共同特点是:密切关注社会问题,以小说反映和讨论现实人生的困惑和社会现实问题,把小说作为改良社会、改良人生的工具,都采用客观写实的创作手法。
(3)3 话剧品种的引入
1919年3月胡适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五四”后的两个话剧团体,一个是1921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团“民众戏剧社”,代表人物: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陈大悲、熊佛西等,创办了最早的话剧刊物《戏剧》月刊,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戏剧。另一个是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的“戏剧协社”,代表人物:谷剑尘、应云卫、汪仲贤、欧阳予倩和洪深等。20年代的话剧在艰难中发展缓慢,直到30年代曹禺等人的崛起,现代话剧才有了真正的生机和迅速的发展。
(4)4 现代散文的发展
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短小的时评或杂感,这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的代表有:鲁迅、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等。有意识的创作散文是从1919年开始,李大钊、冰心、鲁迅、周作人等自觉创作以抒情叙事为主的“美文”(即狭义的散文)开始的。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题为《美文》的文章,号召新文学作家致力于“美文”创作。冰心的《笑》被称为“美文”的范本。散文作家有:朱自清、郁达夫、郭沫若、瞿秋白、钟敬文、俞平伯等等。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史资料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