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史资料六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05:46:31阅读数:
第14讲 抗战文艺运动与解放区文艺运动
1.抗战文艺运动的内容、特点。
(1)由于抗战的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家空前团结在抗日旗帜之下。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文协”的成立标志着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文协”由老舍负责日常工作,会刊《抗战文艺》是唯一一份贯穿抗战时期的进步文艺刊物。
(2)在抗战中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文学主题,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在“抗战无关论”的争论中,梁实秋提出了“在优先发表抗战题材作品的同时,也可发表其他题材的作品。”
(3)在抗战文艺运动中,出现了大量充满政治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剧、街头诗、多人合作迅速完成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
① 1938年田间在延安发起街头诗(又叫传单诗或诗传单)的创作。
② 街头剧的产生使话剧完全融入了群众,当时演出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街头剧 是“好一计鞭子”(即《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的简称)
③ 大型话剧有七、八十人在一、两天内完成的《保卫芦沟桥》。
④ 大型报告文学作品集有茅盾等人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和“孤岛”的《上海的一日》。
⑤ 大量通俗的文学作品有老舍的鼓词、京剧等。
★ 思考题: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简析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
(4) 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前两个阶段各自只有一个中心,即北京和上海。而第三个阶段随着抗战形式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文学中心:上海、武汉、重庆、成都、昆明、(国统区)香港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极其重要的中心:延安(解放区)、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孤岛”文学的中心)。总之,众多文学中心的出现,在客观上扩大了现代文学的影响,对新文学的扎根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2.抗战文艺运动的根本意义
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时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政治时局的变化对文学有着毋庸质疑的影响。同时还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始终自觉的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文学与社会始终是互动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现代作家所具有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解放区文艺运动
核心内容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及毛泽东的讲话。
(1)抗战爆发后,延安作为抗战的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年轻知识分子,由于他们有各自的思想,个性很强,又有各自不同的文学主张和审美追求,因此出现了非常复杂的局面。但是抗日救亡需要高度团结和高度统一的文学主张,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学形式。针对当时作家各有不同政治观点的复杂局面,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从根本上解决了延安乃至解放区的作家思想统一的问题。
(2)毛泽东的讲话分为《引言》和《结语》两个部分,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历史地位和影响是:《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的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典型实践。不仅如此,毛泽东的讲话还深刻总结了“五四”新文 运动以来的教训,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文学一系列关键性的问题,(如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高雅与通俗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的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又一次深刻的变动。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的讲话之后,解放区文学的崭新面貌的集中体现
(1)广大解放区作家创作姿态与创作方式的深刻变化:自觉的深入生活,转变感情;最典型的如丁玲和周立波深入土改第一线体验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
(2) 解放区的文艺创作高度体现了对工农兵特别是农民形象为主的典型塑造,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典型农民形象,真实而准确的把握了广大农民的命运,使“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对农民命运的关注、描写达到了新的高峰。
(3)以阶级斗争(农民与地主)、民族斗争(抗击外来侵略者)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主要描写内容,推进了文学与生活的密切和融合。
(4)追求民族化、大众化,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章回体白话小说《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由秧歌剧发展而来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板话等。
5.“孤岛”文学
抗战时期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四年多的时间里,在上海的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法国势力范围的法租界,这个相对独立的孤岛上出现了有声有色、规模和影响均较大的抗战文学运动,“孤岛”文学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在出版方面,先后出现了《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代表的大量的文艺刊物,并出版了《鲁迅全集》,斯诺的《西行漫记》等大批重要的文艺作品
(2) 其次,在“孤岛”掀起的戏剧运动,对中国话剧职业化地位的确立,对整个抗战戏剧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 第三,坚守在“孤岛”的文艺工作者,在文艺思想斗争和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除戏剧作品比较丰富以外,在《鲁迅风》讨论和影响下的杂文创作以及以《上海的一日》为代表的报告文学创作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6.沦陷区文学
它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区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它是在殖民地的环境中,在残酷的压迫下,在夹缝中曲折生长的,因此有别与抗战时期的其它文学,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文学。沦陷区包括东北沦陷区、华北沦陷区、华东、华南沦陷区,由于沦陷的时间早晚不同、政治环境以及沦陷前的文化背景、文学基础各有差异,因此,这些沦陷区的文学同中有异。构成沦陷区文学的有以下几种文学成分:汉*文学、消闲文学和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进步文学和抗战文学。
第15讲 艾青以及国统区诗歌创作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
1.基本知识
抗战时期诗歌是最活跃最突出的文体,艾青最具代表性,他将“五四”以来现代诗歌的创作推向了第二个高峰。代表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阳》、《火把》、《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代表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等
2.艾青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艾青诗歌创作构成了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集大成者,他独特的诗歌体式将现代新诗推向了新的高潮。一方面,他的诗歌吸收了“五四”以来各种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如:郭沫若白话浪漫的自由体;新月诗人讲究格律、注重形式的严谨以及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的特点在他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这就使他的诗歌外在自由而内在严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开创了“散体化”诗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艾青的诗歌突出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他的诗歌始终关注着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又把眼光延伸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艾青的诗歌在充分吸收世界诗歌多种素养的同时,又始终把艺术形式表现的根深深扎在自己民族的土壤之中。这些都是奠定其在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原因。
3.国统区诗歌的创作
(1)“七月”派:是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期间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派,它主要包括胡风、绿原、牛汉等代表的“七月”派诗歌和路翎、丘东平等代表的“七月”派小说。
(2) “七月”派诗歌热切反映了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愿望,题材广阔而绝少个人情怀,主要是讴歌民族意志和斗争精神,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现实性、战斗性与艺术性的密切融合。代表作有:胡风的《血誓—献给祖国的年青歌手们》、《为祖国而歌》,绿原的《颤抖的钢铁》,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山野的气息》,鲁藜的《泥土》。
(3)“七月”派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路翎,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以及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等此外丘东平及其《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也是“七月”派小说中颇有影响的作家作品。
(4)“九叶”诗派(又叫“中国新现代主义诗派”)的共同追求
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受到正宗的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特别注重诗歌本身的价值,讲究诗歌的知性和理性成分。正如其代表诗人辛笛所说:“我们的诗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意让一千个读者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本身的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强调诗歌的价值要最终在社会中实现,要体现人的现实生存。
★ 思考题 简述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发展线索
提纲:① 20年代,李金发做了最初的尝试;② 30年代,戴望舒;③ 40年代,穆旦。
4.《马凡陀的山歌》—40年代中后期,诗人袁水拍以马凡陀的笔名,创作了一系列政治讽刺诗,主要内容是暴露和讽刺国统区的黑暗。在艺术上运用漫画式的手法,形象的反映当时的现实,并且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5. 穆旦诗歌的特点
(1)充满了丰富痛苦的人生体验,具有深沉的内省力量与雄厚的思辩深度;
(2)他的诗植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始终在社会人生的总体现实中探讨个体生命,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会认识时代现实;
(3)他的诗不仅用头脑来思想,而且还表现了人生的愿望和官能的形象,并且反映丰富的现代生活。
第16讲 赵树理与孙犁等解放区创作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
1.解放区文学创作
(1) 解放区文艺创作是农村题材、农民运动的有一次高潮,存在多种艺术形式。从鲁迅开始的描写农民到解放区时出现了根本的变化。鲁迅的创作多是对农民麻木和愚昧的批判和揭露,而赵树理则对农民充满了理解、同情和赞扬,并且包含着期待、充满希望。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社会的性质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所造成的。
(2)解放区文艺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对民族化大众化的追求
(3) 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的创作都体现出对农民命运的高度关注,表现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
四人对农民的描写有各有特色,存在着个性差异:
赵树理的作品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关注农村中的具体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被称为“问题小说”。如:《小二黑结婚》就是要解决当时解放区存在的婚姻问题。 孙犁的作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比较深远的意境,反映普遍深远的人情、人性,更具有诗情画意,在写实中抒情。 丁玲的作品显示了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土改的解释最为深刻。将人物的个体命运与整个中国农村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物描写细腻、深入、注重心理变化。 周立波的作品带有革命的激情和热情,很有气魄和气势,对地方色彩的描写相当浓厚,体现了深入生活所下的工夫。
2.解放区创作概况
(1) 小说:赵树理的代表作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孙犁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描写土改斗争的两篇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2) 戏剧与诗歌:秧歌剧《兄妹开荒》,第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白毛女》;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3.赵树理小说的风格特色
(1) 题材和主题,赵的小说总是选取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未及时被人们所注意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赵称自己所写的小说是“问题小说”。反映的主题是当时农村社会变革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的生活、精神、心理状态。运用明朗轻松、善意嘲讽的笔调。
(2)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赵的小说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形象,通过人物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对比来揭示人物性格。
(3)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了民族化、大众化风格。非常注意群众的文化程度和阅读趣味,语言口语化、性格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民俗色彩。
4.通过《荷花淀》看孙犁小说的艺术手法
(1)结构和写法上非常特殊,结构上采用散文式结构,写法上采用轻松的抒情笔调。
(2) 讲究意境美。
(3) 语言美,如诗、如画、如曲。
5.两部反映土改革命长篇小说的区别
(1)描写的地域不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的是华北农村暖水屯的故事,《暴风骤雨》描写的是东北农村元茂屯的故事。
(2)侧重点不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主要描写土改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农民的心理负担,《暴风骤雨》描写的是土改的全过程以及农民在此过程中的斗争精神。
6.《王贵与李香香》
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描写的是陕北地区一对青年男女“革命+爱情”的故事,表达了“不闹革命穷人就翻不了身”这一主题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运用熟练。语言朴实、流畅、节奏感强。
7.《漳河水》
阮章竞的《漳河水》的主题是表现妇女翻身解放,通过三位年轻女性解放前后生活和命运的对比,歌颂共产党领导下新的社会制度。
第17讲 钱钟书与张爱玲等国统区创作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
1.基本知识:
从鲁迅开始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始终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以钱钟书为代表对知识分子的描写,形成了新的特色和深度。
2.《围城》新的特点和思考
《围城》所表现的是: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与中国本土现实社会的冲突,深刻的反映了西方文化思想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表现了国外归来的知识分子留洋思想化为泡影后的痛苦。从而进一步思考了现代社会、现代人生浮躁不安的,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的生活状态。进而上升到对人类、人性的思考,“围城”的心态是整个人类共有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反思意味。
3、《围城》——对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描写。P56-57
背景:出版时间在1947年,说明从鲁迅在现代文学史的最初就关注的知识分子命运,发展到钱钟书带有某种总结和反思的意味,即知识分子的命运是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史的问题。《围城》所描写的是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
(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充分注意到知识分子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知识分子身上蕴藏着很大的知识和智慧,他们往往是最先觉醒和觉悟最高的一群人,对知识分子的认识首先是对作家的自我剖析。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有较深切、清醒的认识,充分地看到了知识分子身上的缺点——缺乏信念,缺乏真正投入社会的勇气,总是把自己的智慧、力量估计过高,把自己的追求超过社会的追求,理想大于行动。此外,《围城》还进一步显示了知识分子的弱点——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不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位置又始终不满意。
(3)从鲁迅到钱钟书的《围城》,特别是在《围城》中作家让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的某些重要弱点其实不仅仅属于知识分子这个阶层本身,而往往是和时代社会的弱点结合在一起,甚至与整个人类、整个人性的弱点联系在一起,显示了对知识分子命运思考的深度,向前有所推进、有所发展,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着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态,有一种“围城”情结,不断地从这个围城走到另一个围城。同时,显示出这种弱点也不是一时、一地的弱点,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整个人类共有的弱点。所以说钱钟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具有总结和反思的意味。
4、《围城》显示的讽刺、幽默特色有什么独特之处?P57
鲁迅小说中的讽刺、幽默是由其思想的深刻所带来的;老舍作品中的讽刺、幽默是来自于北京的语言、北京的风俗民情、地方色彩;张天翼以其对社会批判的锐利、尖刻以及彻底暴露而形成一种冷面幽默;钱钟书则以其学者式的智慧、广泛的阅历、古今中外渊博的学识显示出一种高雅的幽默。
5.张爱玲的小说创作:P57
张爱玲的创作对都市市民,特别是对女性的描写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非常深刻的揭露了现代都市社会的本质所在,那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透彻的展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6.40年代无名氏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P57
(1) 善于长篇巨制,构思雄伟,结构宏大,某些作品甚至超过所有作家。
(2) 主要内容注重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3) 他的作品虽然是小说形式,但却打破了小说的叙事方式,将多种文体形式融为一体。
(4)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明显存在不协调、不统一,文字不够简练,结构不够严密的缺点和不足。
7.国统区文学创作概况:P58
(1) 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2)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小说代表作《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
(3) 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徐 的长篇小说《风萧萧》,无名氏的长篇小说《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等;
(4)戏剧:陈白尘的《岁寒图》、《升官图》等;
(5)诗歌: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七月”派诗作《血誓—献给祖国的年青歌手们》、《为祖国而歌》(胡风),《颤抖的钢铁》(绿原),《鄂尔多斯草原》、《山野的气息》(牛汉),《泥土》(鲁藜),“九叶”派诗作《探险队》、《旗》(穆旦)等。
(6) 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等。
8.国统区文学的总体特征:P58
(1) 文学创作的主题以讽刺、揭露和批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主;
(2)作品的艺术风格比较深沉激愤;
(3)许多作品都是作家的后期创作,风格比较成熟。
9、现代文学史上四位女作家的比较:P58-59
(1)冰心与萧红分别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艺术表现,冰心追求讴歌人类之爱,最大程度地颂扬人性的美好,把爱当做拯救社会的一切的神奇的力量,《超人》几乎是一个象征,一方面由于心灰意冷,超越一般社会而变为病态的人,但同样因为爱,又超越一般社会而被爱感化。冰心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作家,虽然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但她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浪漫的色彩和情调。冰心并不认为世界上已经充满了爱,相反她认为世界上缺乏爱,所以她在作品中追求、颂扬、表现爱。萧红与冰心相反,她的作品中极力表现人世的痛苦、悲哀、失望乃至绝望,萧红无情地揭露人世的丑恶和血淋淋的场面,更多地看到惨痛、饥饿等等,这些直接来源于她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警醒。萧红的《小城三月》是整个人生感受的象征,对悲苦人生的象征。两人的审美追求不同,但都是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由于受到鲁迅的影响,萧红更倾向于清醒的现实主义。
(2)丁玲与张爱玲所描写的内容差异很大,一个是描写农村,一个是描写大都市;一个是以农村中的阶级关系为主,一个是以大都市中的人性关系为主。但两人都是以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把握而达到一种深刻的思想境地。丁玲准确地抓住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包括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成为土地主人这两个层次的关系,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是否能够长久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农民自己的问题,丁玲对后一个问题看得更深刻、更准确。张爱玲在对都市社会的描写中,准确地抓住了人性和金钱的关系,其一是写出了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和腐蚀,而更深刻、更准确的是看到了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深刻的变异,对后一方面的描写使其达到深刻的程度。二人都善于描写人的内心深处。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史资料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