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七章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05:46:23阅读数: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单选)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即已出现.
(多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多选)19世纪初期欧州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单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单选)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多选)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单选)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多选)从1917年末的十月革命到1924年初列宁逝世仅有短短的六年多时间,这段时期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时期.
(简答)列宁的主要贡献是:首先,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再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后,列宁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多选)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多选)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波兰、捷克斯拉找克、罗马尼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单选)中国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获得全国政权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成功之路.
(单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于1949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司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论述)试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教训
20世纪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在多国变为现实,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首先,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
第四, 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
第五, 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有辉煌的成绩,也发生过曲折,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有效领导,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多选)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单选)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阐明了他们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单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单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单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单选)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论述)试述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民主类型与具体形式.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单选)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他们享有充分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权利.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在这种社会政治体制中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因为民主是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衽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目的,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简答)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多选)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论述)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本.
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简答)简述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序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简答)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二,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三,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简答)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第三,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多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
(单选)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能够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会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简答)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要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单选)(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单选)政党的出现,政党政治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
(多选)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1]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学习笔记 09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七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