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第十一章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05:46:15阅读数:
第十一章 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政治发展一般采取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第一节 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有关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从性质上分为两大流派: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
(2)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发展理论.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领域.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亚、非和拉丁美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取得了民族独立.
其次:政治发展研究的出现又是政治学研究范围拓宽及政治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级:
第一阶级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研究主题是“现代化”理论.
第二阶级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第三阶级是70年代以后,政治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研究重点是研究.
政治发展概念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派: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系统与外部环境特别是经济现代化环境相适应.
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政治后果”.
达尔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建立在一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民主制度,动力是政治多元化.
派伊认为,政治发展决定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动力.
在上述四种观点中,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概念.但不存在本质的差别,有共同的特征,都把政治发展看作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政治发展就是发展中国家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发展的过程或后果.
最根本的问题是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
(1)在社会制度上,视民族独立国家为“传统社会”,其社会发展方向是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现代社会”;(2)在政治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上,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顶点,并以此为观察标准.(3)按西方民主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并推销其政治发展的道路、模式;(4)以“价值中立”为原则.
政治发展的性质:由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级所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政治本质,也就是指一个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2.政治制度化水平(政治制度化程度是衡量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
3.政治文化(狭隘型文化、臣属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4.政治参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政治参与程度提高过程)(低、中、高参与)
5.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传统国家、过渡国家、现代化国家)
政治发展的动力:是指由谁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结合政治发展策略,提出推动政治发展应依靠的力量.归纳以下几种:
(1)依靠精神领袖推动政治发展.
(2)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组织特别是严密组织起来的政党推动政治发展.
(3)依靠文官组织推动政治发展.
(4)依靠军队推动政治发展.
(5)依靠文化更新推动政治发展.
实质上,从整个政治发展过程看,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推动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政治发展的途径:指一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方法、制度实现本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
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序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才能实现政治现代化.
当代社会政治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人民当家作主.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一条政治发展道路,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所设计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一套西方式的价值体系.理论的本质是把发展中国家重新纳入以美国为霸主的新殖民主义体系,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国.
首先,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空想性.
其次,是西方学者忽视或故意掩盖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再次,战后大国奉行霸权主义对外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和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发展:是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
从纵向来看,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
从横向来看,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级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政治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隶属于总的社会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性质本身又是社会发展性质的重要标志,当政治发展性质发生变化时,社会发展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政治发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阶级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1)特定社会历史阶级内的量变过程,主要表现在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的巩固和完善
(2)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的质变.
政治发展的性质决定着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从横向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和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经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展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素比较起来,在总体的社会发展中是居于次要地位的.
要看到政治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因素对政治发展的支配和制约作用.
政治发展性质改变:指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的过渡和变化.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实质是指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向另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的改变.
政治制度的改变又成为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一种具体标志.
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就体现为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目的是根据变化的宏观环境解决或缓解各种新出现的政治矛盾,政治发展性质改变与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中的一个互相联结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它的内部来自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何推动政治发展?
首先: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其次: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发展和改变.
再次: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导致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推动政治.
总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推动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
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指政治发展的性质改变问题,特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性质的政治发展过渡问题.
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当代,政治发展特指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方向、进程和实现的程度与结果.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其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不外乎两种:
(1)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2)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受制于各种因素,服从于总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政治发展途径: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
政治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人类在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政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政治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
(1)政治革命.(2)政治改革.
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而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革命是以暴力方式来完成的,暴力是革命的标志.
归纳起来,革命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革命的目标指向是实现国家权力的更替,是夺取和掌握政权.
再次,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最后,革命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变革,常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斗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产生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是革命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至于革命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条件:
(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
(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提高.
所谓革命形势,就是指导致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再加上革命阶级能够发动足以摧毁(或打垮)旧政治的强大的革命群众行动.
革命的发生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条件:
客观条件就是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经济下去,被统治阶级由于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不能照旧生存下去,广大群众积极性的普遍提高;主观条件就是革命阶级发动强大的革命行动,即根据客观条件成熟情况采取实际的革命行动.
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有生气、最重要、最本质、最有决定性的关头”.
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再次,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
除革命外,改革也是促进政治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1]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学习笔记 09年自考政治学概论笔记第十一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