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编辑整理:深圳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4 07:05:03阅读数: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艺术即》的作者是( )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弗洛伊德
D.费希纳
2.美学是一门古老的(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技术科学
D.人文学科
3.审美活动与一般精神活动的区别在于( )
A.是主体与对象的精神联系
B.最具个性化
C.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D.产生现实的社会后果
4.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是指( )
A.它是精神性实体
B.它是不存在的
C.它是一种独特意象
D.它在历史中不断变迁
5.审美惊异与日常惊奇的区别在于( )
A.有新奇的外在特征
B.需要理性思考
C.有内在的精神召唤
D.需要特定主体
6.用"巫术说"解释审美发生最大的缺陷是( )
A.没有实例依据
B.缺少考古学支撑
C.仅能说明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D.唯心主义与神秘主义
7.所谓审美形态的贯通性是指其( )
A.历史生成与个体相对性生成
B.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C.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8.以下哪种自然现象最能使人产生崇高感?( )
A.和风细雨
B.流水潺潺
C.惊涛拍岸
D.春花秋月
9.喜剧的主要特点是( )
A.能够紧追时尚
B.机智地批判社会现实
C.形式与内容悖离
D.社会大众喜闻乐见
10.审美情感与日常生活情感的区别在于更具有( )
A.个人性与情绪性
B.非理性与偶然性
C.社会性与理性
D.历史性与时代性
11.审美的生成是( )
A.有明确目的的
B.毫无目的的
C.有时有目的,有时无目的
D.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辨证统一
12.超越现实、使主客体发生交流与融合,是艺术意象的( )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绪性
13.影响接受者参与改造社会活动,是艺术的( )
A.娱乐消遣功能
B.认识功能
C.思想启迪功能
D.社会干预功能
14.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 )
A.障碍
B.迷雾
C.桥梁
D.流程
15.直接影响主体艺术敏感的因素是( )
A.所处社会环境
B.瞬间个人心境
C.先天个人禀赋
D.文化心理结构
16.将艺术划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的思想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阿尔贝·加托
C.黑格尔
D.马克思
17.艺术接受的核心是( )
A.理解
B.重建
C.熏陶
D.行动
18."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见于古代典籍( )
A.《乐记》
B.《尚书》
C.《左传》
D.《诗经》
19.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 )
A.能够进行艺术创造的人
B.遵纪守法的人
C.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D.学识渊博的人
20.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 )
A.相互对立
B.相互包容
C.相互替代
D.相互补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A.鲍姆加登的出世
B.专门论著的问世
C.研究者增加
D.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E.特定研究对象的确定
22.造成个人审美趣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人的天赋资质
B.个人的生活环境
C.个人的教育背景
D.个人的社会地位
E.个人的审美理想
23.丑和荒诞的共同特征是( )
A.表里不一
B.内外不符
C.荒唐矛盾
D.引人发笑
E.精神欢愉
24.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艺术品?( )
A.丰收硕果
B.机器设备
C.城市雕塑
D.流行歌曲
E.学术专著
25.艺术品具有"他律性"是由于受到了( )
A.接受者的决定与制约
B.历史环境的决定与制约
C.艺术传统的决定与制约
D.创作者的决定与制约
E.价值规律的决定与制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审美理想
27.审美体验
28.优美
29.寓教于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0.作为审美形态的荒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1.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2.构成审美理解多义性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3.从北京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34.举例说明艺术的多元功能及其审美功能在其中的地位.
本文标签:深圳自考 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sz.com)
《深圳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